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覺囊派主要寺廟

  覺囊派主要寺廟

  在十七世紀時,格魯派政權首領五世達賴喇嘛沒收了覺囊派部分寺廟的財産屬民,經籍印版大多封禁,從此衛藏地區覺囊一派幾乎絕迹。

  現存覺囊派的主寺爲四川省壤塘縣藏哇寺,阿壩、馬爾康以及青海省的班瑪、久治、甘德等七縣,共叁十多座。僧人約五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拉孜縣的覺囊寺被毀後,本世紀八十年代覺囊寺已由喇嘛益喜重建,現已完成“十萬佛塔”一座。寺廟正在進一步修建之中。

  藏哇寺:位于南木達區中壤塘鄉,北緯 32度東經101度1分。建于十八世紀初,共八個康村,經院六班,禅院四班。印經院一座,經板(木製)一萬五千塊,銅像六百尊,藥泥塑像一百二十尊,經輪四百二十個,銀塔四十座,銅塔十座。當代上師是雲丹桑波。(喇嘛雲丹桑波曾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任教。)

  卻爾基寺:修于公元一四二五年,有仲哇、卻爾基兩大活佛系統。

  澤布基寺:亦稱“刀具寺”

  紅土寺:修于清光緒十九年(一八九叁年)。

  日索寺:修于光緒十六年(一八九零年)。

  牙塘寺:修于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年)。

  曲塘寺:修于清光緒元年(一八五年)。

  夏炎寺:全稱“夏炎紮西贊拉貢巴”,譯作“夏炎吉祥曆神寺”,多數僧人平時居家參加俗務産,但遇法事活動必須聚寺誦讀。

  拱巴拉卡寺:法名“圖登雪珠林”,意爲“佛教之講修州”,始建于清康二十四年(即一六八五年),地點在上壤塘縣雪木達村。

  察卡寺:亦名“察卡紮瑪貢”,漢語爲“察卡紅岩寺”,原址爲紮瑪,一九五叁年改宗覺囊派,一九五八拆毀後重建于紮瑪岩前灘。

  達柯寺:位于上區薄西鄉,隸屬藏哇寺管轄。

  康山寺:也稱“卓格基康山寺”,也譯成“康沙寺”,由第一世卻爾基活佛嘉哇桑布(一四一九——一四九叁年)建于明成化年間,隸屬于卻爾基寺管轄。

  莫幹木寺:該寺建寺年代不詳,傳爲一世卻爾基活佛嘉哇桑布所建造。

  讓古寺:全稱是“讓古貢绛曲曲宗”,譯成“讓古寺菩提法”。該寺原爲僧人靜修地,本世紀初才修成正規寺院。

  巴朗寺:亦名“約和熱拉則貢巴”,也是一世卻爾基活佛所造。

  顔木底寺:建于清代爲卻爾基寺之小寺。

  紮西日崗寺:全稱“巴丹紮西曰崗曲諾爾布林”,譯作“吉祥紮西曰崗聖法寶。”該寺院以優美唐卡佛像聞名于世,其中叁世活佛然拉潘措丹增講有一外賓曾開價二百五十萬美元收購一綠度母像未得。

  斯拉爾底寺:建于清,隸屬于卻爾基寺管轄。

  紮貢寺:亦建于清,隸屬于卻爾基寺轄。

  黑爾雅寺:全稱“黑爾雅成就”,與阿壩縣卓格寺關十分密切。

  幹木鳥寺:在幹木鳥村,建寺年代不詳。

  賽寺:全稱“賽貢巴圖丹喬勒南傑林”,以前所述此處不再提及。

  孜朗寺:譯爲“孜朗寺吉祥不變了義大樂”,位于上阿壩甲爾多鄉東北離阿壩縣二十公裏處,建于清代,爲卓格寺之子寺。

  卓格寺:卓格寺亦名加誇爾寺,譯義爲“了義如意州”由夏爾措·南喀堅贊始建于公元一叁九八年,後由卓格·衮噶巴桑于一六七九年建立六支加行禅院,現保存完好,是覺囊派重要的寺廟。現任住持卓格·雲登嘉措一九九六年曾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學習。

  阿華寺:也叫“蔡木達阿華寺”,意思是“阿華如意”,在阿華村初建年代不詳,但是卓格活佛衮噶雲丹嘉木措(一八一八——一八九五)曾整頓過寺,被算作清代寺院,隸屬卓格寺。

  塔木寺:建于清光緒二年(即一八七六年)原供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觀菩薩,千尊釋迦如來化像,千尊連花大師化及帳面護法等,後被毀。

  阿什姜賈寺:伴于斑瑪縣江堂鄉解放村。該村原名“阿什姜”。故此于明洪武十五年(一叁八二年)屬甯瑪派,公元一七一五年阿旺丹增桑布重修。

  尖姆寺:修于近代,全稱“賈果昂果曲噶爾”。

  隆什加寺:法名“牟居德欽林”,譯爲“不變大樂州”。

  雅果寺:與雪珠達丹林等小寺已經消亡。

  恰依隆寺:意思是“覺囊派的帳房寺”。因其以帳篷爲房,初無定址,隨牧民遊在青珍草原,一九八七年是修建土房于恰依隆,故以地爲名。

  噶爾果日寺:位于青珍鄉,建于一九八九年,是覺囊派寺院曆史上最晚建成的小寺。

  紮西曲傑寺:中壤塘藏哇下寺所管。

  覺囊寺: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拉孜縣,後被毀。喇嘛意希于八十年代重建,現已完成“十萬佛塔”一座。寺廟正在進一步修建之中。

  以上爲現在所存之覺囊派寺院。曆史上,川青藏地界覺囊派寺院大小一百多座,其中不少已經消亡或改宗他派,有一部分毀于“文革”期間。

  覺囊派法王雲登桑布和僧衆歡迎廣大修士來藏哇寺考察或修行。到達這一地區需准備禦寒的衣物(即使在夏天)和必要的食品,外國人進入還需向中國政府申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