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時輪深道:佛教覺囊派顯密傳承概述▪P3

  ..續本文上一頁高僧大師們正是這樣做的。

  第二節:安多地區的代表一卓格等寺

  在四川,安多哇·衮噶貝桑大師在安多地區修建了大量寺院,講法傳戒數十載,形成了牧區的覺囊派體系。

  安多地區以阿壩縣的覺囊派寺院最爲出名,較大的爲賽寺和卓格寺。

  賽寺,初建者是最早去西藏覺囊派主寺達丹丹曲林寺學經的倫珠堅贊,亦名衮噶倫珠。他是現阿壩縣哇爾瑪鄉的洞溝村人。其祖爲西藏的一瑜伽行者,受空行母授記來阿壩定居。倫珠堅贊約于明萬曆年赴西藏在多羅那他座前學習,聞修了時輪六支瑜伽和道果法,後奉多羅那他上師指示回故裏建寺弘法,起初建寺于阿壩鎮東南的古囊地方,受到了洞溝一帶頭傑合沒土神的刁難和壓製。在此情況下,倫珠堅贊贊再往達丹丹曲林寺院,多羅那他賜其十尊忿怒寶帳護法的畫相及其明咒,傳聞其回到賽寺依持護法製伏了教敵,鞏固了寺院。

  現存之賽寺是光緒六年九月建于阿壩中心的紮西美隆灘的寺院。具有護法殿、勝樂殿,成立六支加禅院;建立時輪、勝樂、不動金剛彩粉壇場以供修行;實行長淨、安夏、解製等具體的結夏製度,並內設四康村,形成了覺囊派的大規模寺院。

  卓格寺亦名加誇爾寺、格陰寺,法名爲“了義如意州”,由夏爾措·南喀堅贊始建于洪武叁十年,後來由卓格·衮噶巴桑于一六七九年建立六支加行禅院,完善了卓格寺院。

  卓格·衮噶巴桑生于四川阿壩地區,赴藏拜座主多羅那他的弟子爲師,學習了顯宗和覺囊派獨特的修法。學習圓滿時,按成列旺母的預言到安多地方建卓格寺,以後傳播教法至賽噶寺、孜朗寺、塔木寺、阿華寺等大寺院。目前,約有僧人千人多,上面提到的大師多羅那他的遺物中之袈裟現在藏在該寺院內。

  《卓格寺寺志》中講,其寺極盛時管轄阿壩、馬爾康地方的大部分覺囊派寺院,有“子母十八寺”之稱。從夏爾措·南喀堅贊初建寺始,依次上師十五人,主持大師是:夏爾措·南喀堅贊、貢甯曲然堅巴、本洛衮噶巴桑、曲江頓珠、衮噶倫珠,克尊雲丹倫珠,衮噶倫珠之靈童晉美旺波、晉美卻吉迥尼,衮噶·桑傑仁欽、衮噶·雲丹嘉木措、貢卻曲桑、貢卻丹白尼瑪、衮噶·嘉森樣嘉木措。除衮噶巴桑外,名聲較大的還有第十一任主持卓格·雲丹嘉木措。

  現在該寺主體建築有:大經堂兩座、護法殿一座,內供更欽·笃布巴·喜饒堅贊大師、上師多羅那他、釋迦牟尼佛及其近待弟子阿難、迦葉、叁世如來、無量光佛、事部護法、不動金剛等鍍金銅像二百一十多尊,還有很多藥泥佛;及共計藏文經一千叁百余種,其中以金汁所書《般若八千萬頌》兩套,以銀汁書成的大藏經兩套;並藏有本派高僧文選及格魯派的達賴、班禅、章嘉活佛等大師的著師。

  第一章 中觀他空見地

  覺囊派和其它藏傳佛教的教派一樣,不僅有自己獨特的修行方法,而且在顯宗理論方面也有不同于一般的解答。覺囊派之見地同甯瑪、噶當、格魯一樣是依中觀論的,屬于經、有、瑜伽、中觀四大派別之中觀見地。而于中觀學內部的自空、他空分別則依他空之理。那麼中觀自空和他空有什麼區別呢

  自空論講,一切世俗谛和勝義谛所攝諸法都是從我們主觀上成立的,即我們所認識的一切被我們以爲實有,其實是主觀上假設成立的,而並非實有。他空論講,一切世俗只能稱爲世俗法,所謂之“谛”不過是在我們的認識能力有限的主觀中成立的。故,講世俗之空爲自空。換句話說,世俗諸法依緣起性生滅,依緣而生依緣而滅,所以我們講的一切實有是抓不住什麼的,通俗點兒講是“自己空自己”。然,勝義谛法任何時侯都不是從人的主觀上空的,從一開始,不論其被不被我們所認識,乃至完全被認識,都不會有絲毫的改變。比方說,世俗法無實性爲空,其空性即爲勝義谛,那麼勝義谛的空性就成了連個“空”都不可得的東西。“世俗無實,勝義谛亦無實。”那好,在講此話的同時你已經將其認爲“實”了。故再以一切皆空不實去推你認爲是“實”的這句論述,恰恰自相矛盾。

  如果講自空,細細品味是有點兒不大合邏輯的,爲什麼呢?當我們認識一個東西的時侯,仔細觀察其相不難發現萬物是虛相之海市蜃樓,其相非真,那在不實的背後總會有也應該有一個構成他外表不實的內在。從哲學上講外部現象是內在的表現,那麼內在性質既是現象的本真了。一切事物,現象不實,本真亦不實,其事物是根本無法成立于世的。世俗與勝義谛是一體的,在這裏一定要強調二者爲統一體,對于一事物來說。世俗谛是其現象,勝義谛是基本質,絕非一物一部分是世俗一部分爲勝義谛。因爲世俗以智慧觀察不實故,無常故,所以稱觀察出其本質爲實,若以自空講的勝義谛不實亦空,就是說一切事物你就別想知道他到底情況是怎樣的了。這樣的危險在于,衆生的本性爲何?既說衆生本性爲佛陀,又說了一切本真無實,結果還是自己在這裏繞圈子罷了。

  前面提過了覺囊派所依之他空前地是佛陀叁轉*輪所傳的,叁轉*輪之理論是究竟了義的,那麼他空見對于衆生是如何看的呢?

  從勝義谛講,衆生都具有一個“如來藏”,這種“如來藏”即是衆生本具的如來的大智慧,他常恒、堅固、離戲、寂靜、圓成、自性成、實義有。可以進。“如來藏”是未離客塵位的有自性清的法性,一切有情衆生都具有清淨,故說“如來藏”有谛實性。但是,千萬千萬不要以爲我們都具有“如來藏”就不用修行清淨和忏悔罪惡了。如果真的具有“如來藏”不用修行的話,那麼本身應該清淨無垢的衆生爲什麼有貪、嗔、癡叁毒,有罪業呢?這看起來似乎是具有“如來藏”的清淨和現實生矛盾,但以“如來藏”之特性觀並無對立。“如來藏”之清淨是本來,但他卻有“客塵”。打個比方來吧:以太陽喻“如來藏”,大好睛天爲究竟清淨一佛,以烏雲比客塵。太陽不會在什麽時間什麼地方矢去光明,常照大地就是“本來之清淨一睛天,”但客塵雲朵遮障日光才有了陰雨天氣。所以我們衆生天天沒好天,年年沒好年,無時無刻不在陰雨中。可以講,佛法是一陣清風,又勝過清風,永遠地吹散了我們心裏的烏雲,還“如來藏”以本來之面目,所以要修心做善。

  通常的中觀派即自空中觀論者,認爲一切有情成佛時所依之處是汙染心的真如法性,爲成佛之種之,即菩提心爲因,聞法、遇善知識、修持爲緣,因緣相應生成果。聽起來頗有道理。我們先不去講他空和自空之別,簡以一切中觀共同認識去判別其說法,中觀學谥爲一切法因緣生成果,依緣生必依緣滅,假以一物因緣具足而成果,一旦衆緣相持之平衡壞掉,那果便滅了。故因果關系必爲無常不實之世俗法,反過頭來看,成佛尚要因果相成那必無常,這種佛無常的獎罰哪個教派也不會承認吧。他空講“如來藏”或說真如自性從勝義上講就是佛,這也和大衆的講法即“佛爲覺之有情,有情乃未覺之佛,兩者無甚別,只在覺之迷之間”相同。所以說,即便自性空的空的理論從推理上講過得去,那麼說空,談有,衆生總得有個歸屬之處才和佛性吧,這個統一體一定是不生不滅的,無變化的,無爲的,真實存在之體,這種勝義有能說空嗎?勝義谛自性並空,只是我們執著加上的“他”使之空了,故名他空而非自空。人類就是爲的了擺脫生死,擺脫生滅變化規律才去追求不生不滅的真實境界的。勝義谛空的講法即滯定了真理之存在,要是真理無實,善惡、因果的存在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大家幹脆不要學佛好了。因爲無真理學他何用?

  覺囊派所持他空見地並不一味只談有有有,也承認、強調空性。但空性只是因緣相合之諸起法,強調的目的是要破除我們對世俗的以虛妄爲實的執著。真實之勝義谛是圓成實性的,不生滅的、不來去的,乃諸法之法性。更欽·笃布巴·喜饒堅贊大師說過:“勝義圓成實,不論佛出世與不出世,法性和諸法所依之界常在而不可以爲空”。

  順便提一下,要是有誰想研究一派宗見的話低下頭學才好,不然根本不懂就聽人亂講,自己也跟著亂說,不僅果報不好,更障礙了自己的解脫道路。這一定要小心!

  第二章 理論原淵源及當代學習情況

  第一節教法淵源

  有人認爲覺囊派的他空見地非佛說而是覺囊派的僧人自創的見地,這裏要談談法的源流總理。

  佛陀的了義大中觀(他空中觀)的法源亦如喜瑪拉雅雪山之水一樣綿綿不絕,上瀾到頭仍是佛陀。前面說過釋迦尼佛第叁次轉*輪所傳的中觀他空理論依經典很多。如《如來藏經》、《大法鼓經》、《央掘魔羅經》、《勝曼經》、《妙臂請問經》、《大般涅磐經》、《寶雲經》等大量了義諸經。闡釋經義的大師有:彌勒、龍樹、無著、世親等。彌勒菩薩曾在《現觀莊嚴論》略提他空之義,在《莊嚴經論》、《辯中邊論》、《辯法性論》等中做了詳細之解。龍樹大師也在《贊頌集》、《法界頌》裏提出勝義谛不空的中觀了義思想。

  覺囊派的諸上師中,更欽·笃布巴·喜饒堅贊大師著有《了義海論》等六經函,至尊上師多羅那他也寫有《妙集中觀論》、《如寶中觀論》等二十四函作品。再有瑪達哇·吐登格陸嘉措著述顯密教法著二十四函書。還有喇嘛措尼的近代最著名的《中觀莊嚴論》和《偏袒燈光論》等等很多典章。

  第二節學習情況

  覺囊派的僧人入寺後,一般先學習藏文拼寫和書法,以及各種必要的儀式酥油糌粑花供的製作技術。因覺囊派經典很多是手抄本,所以特別重視草書和縮寫的辯認。結合學的藏文,開始背誦一些短的如《度母頌》、《歸依經》、《忏悔經》、《佛頂大白蓋陀羅尼》、《不動佛陀羅尼》等經文。待有了一定的的基礎後,通過學習《法行論》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識。以後經十到十五年的顯宗學習畢業後再進入禅院修密法叁年,始稱“紮哇”並經過長期學習完成圓滿次第,有資格傳授灌頂的才稱“剌嘛”譯爲上師,此乃很高的地位和榮譽。故此其它民放族泛稱藏傳佛教出家人爲喇嘛是很不准確的。

  近代覺囊派僧人學習的文獻主要以本派高僧的著作爲主,內容可分七個方面:

  1.《時輪經》,及六支瑜伽法。

  2.彌勒學說的二十部作品:A:“慈寺論”即《現觀莊嚴論》、《莊嚴經論》、《辯中邊論》、《辯法性法論》、《寶性論》。 B:“五部地論”爲《本地分》、《攝抉擇分》、《攝世分》、《攝異門分》、總稱《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事共譯漢本一百卷。C:無著的二論是《阿毗達磨集論》、《攝大乘論》、D:世親的“八品論”即《叁十頌品》、《作業品》、《五蘊品》、《疏理品》、《莊嚴經論釋》、《辯中邊論釋》、《因緣經釋》。

  3.印度古德的“對法七論”,即迦多衍尼子的《發智論》、世友的《品類論》、天寂的《識身論》、舍利子的《法蘊論》、目犍連的《施舍論》、拘瑟恥羅的《集異門論》、和滿慈子的《界身論》。

  4.上下對法,乃無著的《大乘阿毗達磨論集》和世親的《阿毗達磨俱舍論》。

  5.古印度因明論師陳那的《釋量論》、《定量論》、《理滴論》、《悟他論》、《關系論》和《诤辯論》。

  6.佛陀所說的《律分別》、《律事本》、《律上分》、《律雜事》等根本律典。

  7.金剛曼、閻魔敵等各種本尊瑜伽密法。

  一般考格西要學完因明學、般若學、俱舍學、中觀學、戒律學,聲明學和時輪經,各寺還有自己的寺規紀律。顯宗的學習製度基本上就是這樣。

  第叁章密法簡要

  密法是藏傳佛教的重要修行內容。密法亦叫“金剛乘”,乃依止方便智慧無二分別的金剛道而現證叁門金剛,覺悟成佛。各教派都有自己的具代表性的最高法門。覺囊派尤其重視密法修行。

  和其他教派一樣,覺囊派弟子在先學顯後修密,顯密兼重的理論前提指導下對因明、中觀、俱舍、般若、戒律熟讀于心,通達無才可學密,如此方不是“漏器”。從初入門的叁皈依、忏悔、發菩提心等顯密共加行到大忏悔金剛薩缍法,修善業曼紮供養法,接受佛力加持上師瑜伽法等不共加行,直至金剛上師的灌頂加持都要嚴格進行,認真修習。覺囊派的灌頂多達百種,以上,常見的有:時輪金剛灌頂、時輪九神灌頂、不動明王灌頂、馬頭金剛灌頂、毗那迦夜天灌頂、寶生隨許晨百法灌頂、閻魔敵灌頂、雅曼德迦起屍母八法灌頂、勝樂五神普明灌頂、瑜伽母灌頂、長壽灌頂、蓮花生燃智灌頂、大悲觀音缦灌頂、金剛持灌頂等等。

  覺囊派常見的修法的“生起次第”,一般是觀一面二臂的時輪金剛,此法系統地要修五個月之久。進入圓滿次第後,先習顯密共法叁寂,再進入六支瑜伽大法。這樣一步步依止金剛上師口傳學習。六支瑜伽以收攝、禅定、運氣、持風、隨念、叁摩地爲根本法,修好禅定者可了解生死中陰、自由脈風明點,一生一世即可獲得雙運位,因密法爲上師傳授,不宜公開,此處只好爲止。

  在當代金剛上師中,青海果洛的嘉拉班朗、堪布西饒等正在傳授密義。四川壤塘縣的上師雲登桑布、喇嘛龍成,喇嘛噶爾丹、藏巴機美多吉,活佛尼瑪沃色等也在當地傳授密法。四川阿壩縣的大善知識喇嘛圖基華金剛上師和卓格寺的堪布華爾丹等也在主講時輪金剛六支瑜伽,此外的大德高僧還很多。

  這裏,我以我之所知簡述了覺囊派的情況于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希望讀者能有一定的收獲。

  

《時輪深道:佛教覺囊派顯密傳承概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