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格魯派佛教

  藏傳格魯派佛教

  一、格魯派的建立

  公元十四、十五世紀間,西藏精通薩迦、噶舉、噶當各派教義的宗喀巴大師,針對當時藏傳佛教的諸如僧俗不分;不習經典,亂傳灌頂;戒律松散等流弊,以甘丹寺爲本山,建立了新教,即藏傳格魯派佛教。

  格魯派意譯爲善律派。因格魯派僧人多戴黃帽,所以格魯派又稱黃教。

  二、格魯派的根本知見

  (一)判教

  1)下中上叁士道

  破非福,得生人天的人天乘佛教爲下士道。但由于中上士道之善法由此發起,故稱共下士道。

  發心出離,得悟人、法空,但未究竟,即所謂小乘,爲中士道。但由于上士道也由此而得,故稱共中士道。

  發菩提心,究竟了悟諸法實相,爲利衆生究竟成佛,好所謂大乘,爲上士道。

  2)中觀與唯識

  大乘佛教以知見而論,分爲中觀與唯識兩大根本教派。

  中觀盡證實義,屬利根。

  唯識派證實義未盡,屬鈍根。

  3)般若、金剛二乘

  般若乘指顯教,金剛乘指密教。

  修般若乘能成佛,但速度較慢。

  金剛乘般若、天瑜珈並修,是迅速成佛之法。

  (二)根本知見

  1)融通中觀、唯識知見

  格魯派在噶當派融通中觀、唯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中觀與唯識思想融通起來。以中觀應成派思想爲正知見,攝入唯識學說,使二者融通無礙。

  2)次第修行

  格魯派強調依次第修行,主張顯密兼修,以顯爲基礎,以密達究竟。

  3)叁要

  格魯派注重叁要,即: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

  4)重視戒律

  格魯派特重戒律,強調行者應兼受共與不共兩種戒律。

  (叁)根本經典

  格魯派所依的根本經典包括:《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現觀莊嚴論》、《釋量論》、《入中論》、《俱舍論》、《十誦律》等。

  叁、格魯派的發展

  (一)最龐大的藏傳教派

  格魯派建立後,在宗喀巴及其主要弟子嘉曹傑、克主傑、根敦珠巴等的弘揚下,發展迅速,大興于世。而噶當派也融入格魯派之中。很快,格魯派就成了藏傳佛教中最龐大的教派。

  (二)四大本山

  格魯派以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叁大寺爲中心弘揚。此叁大寺,加上後來的紮什輪布寺,並稱爲黃教四大本山。

  (叁)格魯派的統治地位

  公元十七世紀,清朝建立。清朝政府非常重視格魯派佛教。清世祖順治帝封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爲“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確定達賴喇嘛爲西藏佛教領袖。從而格魯派在藏傳佛教中的領袖地位被確立。

  後來,清政府又封五世班禅羅桑耶歇爲“班禅額爾德尼”,與達賴喇嘛共同管理西藏政教。格魯派的統治地位進一步加強。

  以後,格魯派一直作爲最龐大的藏傳教派,統領西藏佛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