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地學修爲得果,果地學修爲度他

  因地學修爲得果,果地學修爲度他

   普賢行願包括在十大願王當中:1、禮敬諸佛;2、稱贊如來;3、廣修供養;4、忏悔業障;5、隨喜功德;6、請轉*輪;7、請佛住世;8、常隨佛學;9、恒順衆生;10、普皆回向。十大願王含攝一切佛菩薩的心願,我們學修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實際上也就學修了一切佛菩薩的願行。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願願都是無盡願,都是無有窮盡的。

  

   比如說,恒時禮敬諸佛無有窮盡。無論在因地的時候,還是在果地的時候,都要禮敬諸佛。在因地的時候,自己還沒有證得菩提果,爲了自己能證得菩提果而禮敬諸佛。成佛以後,到了果地的時候,自己已經證得菩提果了,已經圓滿了,還要禮敬諸佛。

  

   “道就像船,船是過河用的,過完河了,還留著船幹什麼?成就了,圓滿了,證得菩提果了,還做這些幹什麼?”自己已經圓滿了,對自己來說不需要,但是還要表法啊!我們都是大乘行者,發的願就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僅僅自己覺悟了不行,還要讓衆生覺悟。自己的覺性已經圓滿了,但是衆生的覺性還沒有圓滿。自度度他,自己已經到達彼岸了,但是衆生還在六道裏。

  

   攝受衆生有四種方法:第一布施,第二愛語,這兩點都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同事和同行:和衆生做同一件事,行同一個行,這樣才能幫助衆生,才能度化衆生。要麼你就是鹦鹉學舌了。你教鹦鹉說“不要殺蟲,不要吃蟲。”它也會說:“不要殺蟲,不要吃蟲。”但是它一邊說一邊殺,一邊說一邊吃。

  

   佛菩薩是不會這樣做的。成佛了以後,不是在那邊只享受,只做“老大”,指揮衆生做這個做那個。現在有的人說:“沒有事,那是大成就者了,什麼都可以了,可以吃、喝、玩、樂……”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以後,就不學不修,只在一邊吃喝玩樂了嗎?沒有!成佛了以後,應該更精進,對自己要求更嚴格。因爲對一個大乘行者來說,衆生的解脫比自己的解脫更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