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航普渡·拔苦予樂 第四篇 感應事迹舉例 十叁、求子女得子女(應二求)

  十叁、求子女得子女(應二求)

  衆生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求子嗣的,菩薩就會滿足他所願,而所生的都是有福德、有智慧四美具足之好男兒。有福德是富而賢,有智慧是貴而哲,肯定受人尊重受戴。

  蕅益大師,名智旭,俗姓鍾,就是由父親持大悲咒及白衣神咒十年,求觀世音菩薩賜生的。大師福慧具足,生平著作很多,對佛教貢獻很大,是蓮宗第九代祖師。

  根據《一行居集》記載,明朝的憨山大師,號德清,俗姓蔡,他母親于睡夢中見觀世音菩薩送她一小孩,然後懷孕。大師九歲便能誦《普門品》,在五臺山修習禅定,悟道後,刺血著《華嚴經》,享年七十八歲,臨命終前,預知時至。

  《蓮宗寶鑒》說:宋朝遵式法師,他的母親求子心切,常懇求觀音菩薩慈悲送子。某夜,母親在夢中見一美女送她一顆明珠,不久就誕生了這位佛門大德──《觀音忏法》之撰述人,獲得朝廷封诰的「慈雲忏主」了。

  清朝乾隆年間,有王文簡,浙江省吳興縣菱湖鎮人,出身富家,考中狀元,官拜尚書,親述先祖行善而得善報的真實事例。王文簡之祖父王翁是菱湖鎮之大富戶,育有九名愚笨癡呆的兒子,即現代話「弱能人士」。得子如此,雖然遺憾,王翁夫婦還是不離不棄,視如珍寶。某年,城中大旱,餓殍滿鄉,稍存性命者亦瘦骨嶙峋,奄奄存命。王翁伉俪秉性諄厚,虔奉觀音菩薩,目睹情境,心生恻隱,于是大開糧倉,赈米施錢飨衆饑馑,救活不少人性命,此大恩德自然獲得全民敬仰歌頌,惟王翁卻不以爲意。行諸大善後不久,九個兒子卻不幸相繼夭亡,王翁夫婦當然是傷心不已,而大衆亦懷疑怎麼好人竟要受如此殘酷惡報。王翁承受西河傷痛之余,對觀音菩薩恭敬禮拜誠心未退,更上一道「求子疏文」懇求菩薩再賜麟兒,表文至情懇切,聞者感動。是夜,王翁夫婦夢中見觀音菩薩對他說:「你毋須太悲傷,因你祖先積惡,那夭折之九子是討債而來的,目的是要敗壞你全部家業。今因你慈悲慷慨布施,變賣祖業救濟急難而活人無數,這豐功偉德獲得上天嘉許,將九惡子收回,另送你福慧具足之男兒光宗耀祖,以後更要勤修善業,自然孫賢子孝,永享福澤綿長。」得到觀音菩薩的啓示後,不多久夫人便懷孕,連生五子,每位都是豐神俊朗,才貌雙全之大學問家,而王文簡更官拜尚書,顯貴一生。

  王翁禮拜觀世音菩薩,應驗了《普門品》的「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求觀世音菩薩賜生的女兒,必然是相貌端正,品德俱優,令人欽羨的好女兒。

  宋朝的呂蒙正,年青時生活潦倒,但信佛虔誠,後來封爲文正公。公每晨禮佛,必向佛菩薩祝禱:「不信佛的,不要投胎到我家。願我的子孫世代得功名,護持叁寶。」果然,幾代子侄都爲相國,並護持叁寶。(詳見《西歸直指》)

  這種以祈禱改變因緣的方法,也不是無道埋的,投生入胎的緣可以很多,但如果立了願,藉強者先牽的道理,具有善根福慧投生的緣便可以捷足先登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