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孝親感恩 吉祥歡喜──佛教盂蘭盆供的起源與意義

  孝親感恩.吉祥歡喜

  ──佛教盂蘭盆供的起源與意義

  農曆壬辰年七初九日至十五日(公曆2012年8月25日至31日),西方寺啓建「梁皇追思報恩盂蘭盆供大法會」,頂禮《梁皇寶忏》七永日,圓滿日上午九時上盂蘭盆供,入夕施放《瑜伽焰口》一堂,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幹戈永息,國泰民安,風雨順時;護法善信,現生者增福延壽,已往者超生淨域。

   《梁皇寶忏》乃梁武帝爲超度皇後郗氏脫蟒身,而由高僧志公大集沙門搜索佛經,錄其名號。此忏共分十卷,功德殊勝;實爲救病之良藥,破闇之明燈;虔誦禮拜者,自得感應,大彰靈驗,罪滅福增,消災延壽。而法會所誦本爲「金山禦製版本」,加「入忏」、「出忏」,妙演梵音,更能契入忏法勝義。

  七月初九日(8月25日)啓壇日上午八時五十分,法會准備開始,首先由住持寬運大和尚開示「佛教盂蘭盆供的起源與意義」,現將開示內容全文刊出,以飨讀者: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大家歡喜!

   我們西方寺一年有幾次大法會,一個是正月十五的大供天。一個是清明節之前的萬佛忏法會,接下來就是七月份的盂蘭法會,還有九月份的水陸法會。當然了,西方寺的法會非常之多,但是我們感覺到七月份及九月份特別盛大及隆重。

  我相信中國人有叁個節日特別重視,就是清明節、盂蘭節和重陽節;因爲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都是慎終追遠,都注重祭祖,都會在清明及重陽的時候,掃一掃墓、拜一拜祖先。特別是七月份的盂蘭法會,除了超度自己的過往先親外,還會超度六道其他的群靈。所以,盂蘭法會,無論是一般的民間信仰,或佛教的信徒,都非常重視。

  可是,大家知不知道,佛教盂蘭節的起源是怎麼樣的呢?

  佛教盂蘭節的起源,一者緣于「目連救母」的典故;再者緣于佛教的重視孝道。

  關于「目連救母」的典故,據《盂蘭盆經》記載,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證阿羅漢果得六神通後,因爲思念母親養育之恩,以天眼發現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苦,皮骨相連,日夜苦悶相續。于是目犍連尊者就用缽盛了滿碗的飯去給母親吃,但是他的母親因惡業受報的緣故,食物入口即化爲火炭,無法吞咽。目犍連尊者見狀悲傷至極,爲拯救母親脫離此苦,遂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佛陀告訴他:「你的母親業障很重,雖然你有神通,神通還是無法消除你母親的業力。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天,以百味飲食置于盂蘭盆中,以及百種器具供佛並供養修行得道的僧人,並將此功德回向,你母親自然可以離苦得樂。同時,還要回向與你母親在餓鬼道的餓鬼,讓他們也得以藉此離苦得樂。你這樣做的話,就可以獲無量功德,而且能救七世父母出離苦趣。」

  目犍連尊者依佛陀的指示,在七月十五日這天,供養修行得道的僧人;其母當下即與餓鬼道中的餓鬼,皆得解脫。

  沿此,佛教界遂于每年農曆七月舉辦「盂蘭盆法會」供養叁寶,祈願現世父母長壽多福、累世父母福樂無量。後來更將將農曆七月定爲孝親月、感恩月、吉祥月、歡喜月。

  而大家又知不知道「盂蘭」或「盂蘭盆」是甚麼意思?大家知道嗎?「盂蘭盆」乃梵語 avalambana之轉訛語,意譯作「倒懸」;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懸,痛苦之極。試想想,如果將一個人,頭和腳反轉過來,地變成天,天變成地,你說苦不苦呀?這就是地獄之苦啊。

  關于「盂蘭盆」一詞的解釋,經疏中多有不同的說法;初于唐代慧淨之《盂蘭盆經贊述》中,意指置珍馐美味于盆中,以奉佛施僧而救倒懸之苦;而宗密之《盂蘭盆經疏.卷下》則指「盂蘭」即倒懸之義,「盆」則爲救護之器,故以盂蘭盆釋爲「救倒懸、解痛苦」之義;此一說法,多爲後世采用。

  又據宋代遇榮之《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卷上》載,《盂蘭盆經》之經題,意譯爲《覺者說救倒懸器經》,「盆」字爲訛略語,舊譯盆佐那,新譯門佐羅,即「救器」的意思。

  因此,盂蘭法會的目的,就是爲了「救倒懸、解痛苦」。

  還有,大家從上述《盂蘭盆經》中,可以知道目犍連尊者,他是怎麼樣去救他的母親呀?他是得到六神通之一的天眼通以後,看見自己的母親墮落在餓鬼道中受苦,所以才急忙設法去拯救。可是,我們有沒有神通呀?我們都沒有。目犍連尊者就是修得很好,證得了羅漢果,獲得了「天眼通」,所以他能夠去到地獄與自己的母親會面。

  大家又知不知道,六神通是哪六種神通?就是: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和漏盡通。目犍連尊者因爲以有限的神通救度不到自己的母親,所以非常的難過,于是向佛陀求救;佛陀就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那天,供佛及僧;集合衆僧衆的力量,他的母親果然就得到救度了。 

  但爲什麼要在七月十五日供佛及僧?因爲七月十五是佛的歡喜日,對出家人來說,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叁個月,必須「結夏安居」。由于在佛陀的時代,佛弟子必須出外托缽,而這叁個月是雨季,出家人外出不方便,常被雨淋濕,而且下雨後地上蟲蟻較多,出外托缽,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會踩死蟲蟻,因此出家人都不外出而在叢林中修行。施主們則藉此機會供養,擁護出家人專心修行。當出家人固定在一個地方用功修行,經過叁個月後,也就是七月十五日,很多人因之而得道並證果位,佛陀知道這件事非常歡喜,所以稱爲「佛歡喜日」。

  這一天又僧爲「僧自恣日」;「恣」是錯誤的意思,自恣即是檢討自己的錯誤;因爲出家人經過叁個月的用功,到這一天,須在大德長老面前檢討,檢討自己在這叁個月中,是否行事修行間有無過錯,不論是在見、聞、思、修中,若有一點遭人指責的地方,都應該虔誠忏悔,所以稱爲「僧自恣日」。

  所以盂蘭節發展至今天,就變成了孝親日,因爲不但可以超度今世往生的父母,而且更可以超度七世的父母;由于我們沒有神通,所以我們不知道七世之前的父母到底投生到哪裏,但是我們相信,通過七天的拜忏,通過供盂蘭盆,得到叁寶之力的加持,他們必定可以得到超生,離苦得樂。我相信這是一個欲圓滿孝道的人所應該奉行的;大家看到了,目連證羅漢果,第一件想做的事是甚麼呀?就是救度自己的母親。而佛陀臨涅槃前,他想做甚麼呢?就是去到忉利天,爲他的母親講地藏經。這就是孝道。因爲「淨土叁福」第一福就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今天大家應該以孝養的心、誠懇的心、恭敬的心,參加盂蘭法會。好了,現在我們開始灑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