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固無所礙。然須絕無僭越之心,深存度生之念方可耳。
《叁編·複羅智聲居士書一》
必須借此以普勸一切人戒殺護生,吃素念佛,方爲大放生。並自己同倫,通皆放之于蓮池法海中,俾永離生死苦,常享真常樂,方爲放生之一大結果耳。
《叁編·複周子秀居士書》
雲南張拙仙來函,言其外孫,生一年零八月,于四月間念佛而逝。平時常到佛堂拜佛已,即圍繞念,余事皆不顧。又其次女出嫁時,婿家送雙鵝行奠雁禮,彼即放生于華亭山雲棲寺,已叁年矣。彼二鵝每于晨昏上殿做課誦時,站殿外,延頸觀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後雌者不食數日,彼來觀佛,維那開示,令求往生,不可戀世。彼遂爲念佛數十聲,鵝繞叁匝,兩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雙白鵝往生記。噫異哉,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鵝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叁編·複周伯遒居士書二》
以梵網經令行放生業,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于一切有生之物,皆作宿世父母眷屬想,生慈悲孝順心。不但不妄殺,亦不宜食其肉,以肉皆由殺而得。若用錢買放,其放有限,若不食肉,並抱此志願勸導一切,皆悉愛惜物命,則其功德大矣。宗主于慈,其于仁民愛物之道,庶得其實。若殺而食之,猶曰愛物,此掩耳盜鈴之計畫,物若知之,必不生感恩之想。
《叁編·複謝慧霖居士書二》
以現今兵災天災相繼而作,皆殺業所感。故極力提倡戒殺放生之事,以冀挽回殺劫耳。
《叁編·複蔡契誠居士書五》
佛菩薩爲度衆生示生世間,在衆生見之,則同有生死。在佛菩薩分上,實無生死。譬如夢幻,雖有非實。有生死則有苦,無生死則無苦。何得以了生死苦了生死分之爲二。死即是苦,由有生死。既了生死,自無有苦。須知佛菩薩之生死,乃爲衆生示現其相耳。非實先未了而今始了也。魚子放生,載于編內,雖有佛言二字,亦未見出于何經。豈以此故,致人謗法。世有多少人放魚子乎。須知南方近海之處,與普通江海不同。海魚一見淡水即死,江河中魚,一見鹹水即死,未能知其所出。縱能生,亦不能生矣。放生是感發人戒殺吃素之慈心耳,豈專欲以多爲事,而作此不急之講求乎。須知世間事,多有不能以理事論者。
《叁編·複王硯生居士書二》
放生一事,固爲莫大功德。然須秉放生之心,勤勤懇懇勸有緣者,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則所放者多,而且不費財力。二者並行,最爲有益。
《叁編·複唯佛居士書》
問一切有情,皆具佛性,大小雖異,畏死是同,凡放生者,宜先注意于小生,則自悖佛性畏死是同之說。既知是同,固宜隨分隨力是救,何所論其先後。倘能暢演佛性是同,畏死不異之理事,則其利大矣。何得偏執先後之說。
《叁編·複章道生居士書叁》
買物放生,若依究竟自愍愍他而論,固當埋之不可仍倒于水中,以死物浮水,究非善策。若謂已死,與家人食,並施與貧人,亦無不可。當令食者多多爲彼念佛,以此是放生物,否則食之有罪過。若能爲彼念佛,則彼此各有利益。以此相勸,亦能誘彼食者少種善根。即非放生物,本屬自己辦來食料,爲其念佛,亦于彼此各有利益。汝崖板如此,謂已說歸依念佛者,便吃不得,則是令食肉者概勿念佛也。彼等吃肉之人,只知肉爲美味,不知後來自己也做了美味教人殺的吃時心裏難受。他既是這樣不洞事,任他後來教人殺的吃便了,何必要費盡心思勸他,他要討到教人吃,你教他不要討此苦頭,他心裏反不安樂。盡他去,讓他替人做菜吃,到了那個時候,心肝疼爛也無益。那時他自曉得今日之錯,及我與汝之話,不是弄聳他,已遲了也。
《叁編·複周群铮居士書》
夫治國亦如治病,有治標者,有治本者。……現者國家危難,已至千鈞一發之際,余以爲今日治國,須標本兼治。兼治之法,最莫善于念佛吃素,戒殺放生,而深明乎叁世因果之理。
《叁編·第二日說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
若推究災之來因,多由殺生而起。欲止殺業,須從戒殺吃素護惜物命,及買放物命而起。大家各須發心,護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半夜聲,此語當奉爲箴銘,力加警惕。蓋放生之意義,即是使大家發心護生,自己放生,當然不再殺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又何忍殺生。如人人能護惜生物,不加殘害,則殺劫可消,而國運可轉矣。但世人,尚有一面出資放生,一面仍照常殺生吃肉,如此,雖有放生之小功德,何能敵殺生之大罪過乎。現本會定于圓滿日舉行放生,願諸位發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議。
《叁編·第五日略釋天臺六即義兼說吃素放生》
第叁、印祖文鈔戒殺吃素放生文選目錄
增廣文鈔
卷二·與泉州大同放生會書
卷二·複馮不疚居士書(節錄)
卷二·南浔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
卷二·金陵叁汊河法雲寺放生池疏
卷叁·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卷叁·江慎修先生放生殺生現報錄序
卷叁·以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誡神勿享肉食序
卷叁·新昌大佛寺修築放生池募緣序
卷四·烏程周夢坡居士夫人誕期放生碑記。
卷四·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
卷四·息災衛生豫說
卷四·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
卷四·慈悲鏡發隱
文鈔續編
上·複愚僧居士書
上·致郭輔庭居士書
下·衛生集序(民二十年)
下·放生殺生現報錄戒殺放生各文合編序
下·法雲寺放生徵信錄序
下·祭祖用素序
下·中國濟生會蘇州分會捐放生池園永爲靈岩山寺下院功德碑記
下·天臺山國清寺創開放生池碑記
下·靈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設放生會緣起碑記
下·常熟蓮華庵放生池碑記
文鈔叁編
卷一·複羅智聲居士書一
卷一·複羅智聲居士書二
卷叁·勸戒殺放生文序
卷叁·複淨善居士書二
卷叁·複淨善居士書叁
卷叁·複章道生居士書叁
--------------------------------------------------------------------------------
[1]本文是文鈔中談放生之第一要義之文,事理具備。故擇于《印祖談放生》之第一,特此說明。
《如何放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