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宗
雲門宗在北宋時相當活躍,與臨濟宗並駕齊驅。
文偃(864—949)是雲門宗的創立者。文偃俗姓張,蘇州嘉興(浙江嘉興)人,自幼投本州空王寺志澄律師座下爲童,後落發出家。文偃禅師生來機敏聰穎,慧辯天縱,在侍奉志澄律師數年期間,專攻《四分律》,並學習大小乘經論。後因深感出家多年而已事未明,遂辭志澄律師,外出遊方參學。先參睦州(今浙江建德東)道蹤禅師,數載後又從學于雪峰義存。
時,睦州陳尊宿住龍興寺。陳尊宿,黃檗希運禅師之法嗣,每日以編織草鞋爲生,叢林皆稱之爲“陳蒲鞋”,或者直接稱爲“睦州”。其接人一向以機鋒險峻著稱,平時經常閉門不出,不輕易接引來參者。一日,文偃禅師來到睦州,可是睦州和尚一見他,故意裝作沒看見,馬上關上門,文偃禅師于是上前敲門。
睦州和尚問:“誰?”文偃禅師道:“某甲。”
睦州和尚又問:“作甚麼?”文偃禅師道:“己事未明,乞師指示。”
睦州和尚開門看了他一眼,一句話也不說,又重新關上門。
第二天,文偃禅師又前往扣門造訪,睦州和尚仍然閉門不出。到了第叁天,睦州和尚才開門,他剛將門打開一線,文偃禅師便使頸往裏面擠,睦州和尚一把擒住他說:“道!道!”
文偃禅師正要開口答話,睦州和尚卻一把將他推出門外,說道:“秦時轹鑽(用來比喻無用之物)。”說完又猛地關上門,將文偃禅師的一只腳給擠傷了。文偃禅師豁然有省。
文偃禅師悟道後,繼續留在睦州和尚身邊請益。數年後,睦州和尚便指點他前往福州,參禮雪峰義存禅師。
雪峰禅師是德山宣鑒禅師的弟子,當時在福州象骨山雪峰莊廣福院傳法,座下徒衆有千余人。
一日,文偃禅師來到雪峰莊上,尚未上山禮拜,見有一位僧人從身邊經過,便問:“上座今日上山去耶?”那僧道:“是。”
文偃禅師道:“寄一則因緣,問堂頭和尚(即方丈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別人語。”那僧道:“得(可以)。”
文偃禅師道:“上座到山中見和尚上堂,衆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這老漢項上鐵枷,何不脫卻?”
那僧上山後,便依教奉行。雪峰禅師見那僧這樣說話,迥異常人,心生詫異,便下座揪住那僧,說道:“速道!速道!”那僧卻無言以對。
雪峰禅師于是將那僧推開,說道:“不是汝語。”僧狡辯道:“是某甲語。”
雪峰禅師道:“侍者將繩棒來。”那僧一見要受罰,只好承認道:“不是某語,是莊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來道。”
雪峰禅師一聽,非常高興,便向大衆道:“大衆去莊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
第二天,文偃禅師上山禮拜雪峰和尚。雪峰一見,便道:“因甚麼得到與麼地(見地)!”文偃禅師聽了不語低頭。
從此以後,雪峰與文偃禅師,師資道合。經過幾年的磨練,雪峰禅師終于將宗門密印傳授給文偃禅師。
文偃禅師受法後,不久即離開雪峰,四方參禮。其鋒辯險絕,一時叢林盡聞。後抵韶州曲江靈樹。在此之前,知聖(如敏)禅師住靈樹二十年,沒有請立首座和尚,大衆都很奇怪,經常勸他迎立首座和尚。知聖禅師道:“我首座生也”。過了幾年,知聖禅師道:“我首座牧牛也”。又過了幾年,知聖禅師道:“我首座行腳也”。又過了幾年,忽一日,知聖禅師令鳴鍾集衆,到叁門外迎接首座和尚。大衆剛一出山門,文偃禅師正好來到。于是,文偃禅師便住靈樹,充當首座和尚。一時大衆無不驚服。
南漢高祖乾亨元年(917),知聖禅師示寂。韶州刺史何希範奉高祖之命,請文偃禅師繼任靈樹之法席。後文偃禅師又于乳源雲門山別創新寺,盛傳雪峰宗旨。世稱雲門宗。
文偃禅師示寂于乾和七年(949),春秋八十六歲。谥大慈雲匡真弘明禅師。有《雲門匡真禅師廣錄》行世。其開示語錄對後世禅宗的發展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現舉文偃禅師接衆語錄數則如次:
問:“生死到來,如何排遣?”師(文偃禅師)展手曰:“還我生死來。”
問:“如何是佛?”師曰:“乾屎橛。”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曰:“東山水上行。”
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師曰:“須彌山。”
問: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師曰:“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貴圖天下太平。”
文偃的禅學被後人歸納爲叁句話,即“函蓋乾坤,截斷衆流,隨波逐浪”。
文偃弟子有香林澄遠、德山緣密、白雲子祥等,而以澄遠爲上首。澄遠傳智門光祚。光祚門風險峻,弟子衆多,著名的有雪窦重顯、延慶子榮、南華寶緣等,此叁人被稱爲雲門“中興”時期。
重顯(980-1052),俗姓李,遂州(今四川遂甯)人。幼年出家,後投光祚,參學五年,盡得其法。一日問曰:“不起一念,雲何有過?”光祚以拂子打之,遂豁然開悟。
此後又遊曆各地,于乾興元年(1022)住明州雪窦山資聖寺,長達叁十一年。其時“宗風大振,天下龍蟠鳳逸,衲子爭集,號雲門中興”(《佛祖曆代通載》卷十八)。他受汾陽善昭影響,撰有《頌古百則》,把宋初的頌古之風推向高潮,對文字禅有推波助瀾之功。他還著有《瀑泉集》、《祖英集》、《頌古集》、《拈古集》、《洞庭錄》、《開堂錄》等多種。其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而以天衣義懷爲上首。
義懷(989-1060),俗姓陳,永嘉樂清(今屬浙江)人。受重顯印可後,先住無爲(今屬安徽)鐵佛寺,又住越州(今浙江紹興)天衣寺。他主張禅淨一致、禅教融合。門庭十分興盛,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重要法嗣有慧林宗本、法雲法秀等。
宗本(1020-1099),俗姓管,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十九歲出家,得法後,先住蘇州瑞光寺,後住杭州淨慈寺。元豐五年(1082),奉诏住汴京(今河南開封)慧林寺,受神宗召見。
法秀(1027-1090),俗姓亭,秦州隴城(今甘肅秦安)人。十九歲試經得度,于義懷處證悟,受印可。曾于江蘇、江西一帶住持寺院多處,後應诏住汴京法雲寺。
延慶子榮門下著名的禅師有圓通居讷。居讷(1010-1071),俗姓蹇,梓州中江(今屬四川)人。十一歲出家,因參子榮而密契心要。停留十年,道望日重。先後住持廬山歸宗寺和圓通寺。慶曆四年(1044),歐陽修被貶滁州後遊覽廬山,與居讷相見論道,因居讷言“出入百家而折衷于佛法”,使之“肅然心服”。皇祐(1049-1053)初,有诏請他住持汴京淨因寺,他以疾堅辭。
佛印了元(1032-1098)是開先善暹弟子,宋神宗時的雲門宗著名禅僧。他俗姓林,饒州浮梁(今屬江西)人。未入佛門前,業已“五經略通大義”,精通儒學,擅長詩文書法。曾住持廬山歸宗寺、鎮江金山寺、江西雲居寺等,“凡四十年間,德化缁素,缙紳之賢者多與之遊”(《佛祖曆代通載》卷一九)。他與蘇轼兄弟、黃庭堅等著名文人交往甚深,應酬文字頗多。他還與理學家周敦頤結青松社,自爲社主。兩人“相與講道,爲方外友”。神宗曾賜之矣高麗磨衲、金缽。
契嵩是北宋雲門宗的另一重要禅師。他除了著有《輔教編》,還著有《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論》、《傳法正宗定祖圖》,以確定禅宗二十八祖說。
雲門宗自南宋起開始衰微,至元初其法系已無從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