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作行」與「作行」的心理障礙如何對治?

  「不作行」與「作行」的心理障礙如何對治?

  能發現微細的惛沈與掉舉,卻因不容易遣除,而不設法對治,就叫做「不作行」。這種「不作行」的過失,要以「思」來對治他,才能達到滅除沈掉的目的。思,是推動心意而使有所作爲。能役使心意動起來,不讓他隨沈掉業流輪回,這是爲了斷除沈掉習性而做的修持。

  如修習到沈掉息滅,心已能平等安住,但還是爲了防護沈掉而用意作觀,或用意專注所緣,結果反而使心散亂,謂之爲「作行」,這種作行的過失,須以「舍」來對治,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譬如騎馬之人,如馬不偏向左,不偏向右,就應放寬缰繩,讓它蓦直的向前去。如依舊把馬缰拉得緊緊的,馬反會因不適意而走向兩邊去。修禅定時也一樣,如心已平等安住,能正直而行了,就應修「舍」,以舒緩心情。能這樣,心就快要得定了!

  舉要言之,若有惛沈現象産生,就舉心而使他明了有力,或修觀察;如掉散現象現前,就下心而使它舒緩,或修專住。所以在修禅定的過程中,或舉心或下心,或修止或修觀,是隨心之情況而應用的,行者應善調適,才不致自討苦吃,而徒勞無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