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中調身
此坐法簡稱「毗盧七支坐法」,是坐禅調身最佳的一種方法。對于七支坐法的次第和內容,各家看法不盡相同,本文僅就調身部份,介紹七支坐法的內容。
(1)端坐盤腿:此有多式,應視自己腿子的軟硬,選擇坐式,分別介紹如下:
‧全跏趺坐(雙盤):先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 名「吉祥坐」(圖一)。或先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名「降魔坐」或名「金剛坐」(圖二)。
‧半跏趺坐(單盤):右腳放在左腿上,左腳放在右腿下。或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下(圖叁)。
‧緬甸坐 :兩腿平置于坐墊上,不交叉,不重疊,令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此式能使身體平衡。(圖四)
‧交腳坐 (散盤):即交叉端坐(圖五),兩腳均置地面,兩腳掌朝上,置于兩只大腿的下面。單跏趺坐亦覺困難時,可采取此坐姿。
(2)豎直背脊:必須使脊椎自然直立,若身體衰弱,或有病者,最初不能挺直,則隨其自然,練習日久,自能漸漸豎直。但要注意,是自然之直,過俯與過仰皆不如法。
(3)手結定印:又稱「法界定印」或「叁昧印」,先將右手掌仰放在肚臍下的腳上,再將左手掌仰疊右手掌上,還須注意將兩拇指輕輕相抵拄。
(4)放松兩肩:兩肩微張,兩手自然下垂,使兩肩肌肉自然放松。
(5)內收下颚:將頭擺正,後頸靠衣領,下颚往裏收,颔壓喉結。
(6)舌尖抵腭:閉口,舌尖輕輕抵住門牙上龈的唾線,不宜用力,若有口水則緩緩咽下肚去。
(7)收斂雙目:雙眼半開半閉,視若無睹,不須照看在任何東西上,若閉眼易定,則全閉爲佳。
這七支坐法,都有其含義,非常符合生理與心理的自然法則,雖不明言氣脈修練,其實氣脈之功效,已涵蘊在這七支坐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