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由此而想到我們做學問、做事業、成家立業,哪一件事不是整個宇宙的成就呢?所以我說要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不管有什麼成就,都要想到這是大衆的就成,這是社會的成就,這是國家的成就,這是全人類的成就,這是天地萬物的成就。能有此心,我們做人做事,心地坦蕩無礙。
然後要包容。做事情也好,做人也好,都不是一帆風順,處處都有疙裏疙瘩,處處都有不同的意見。怎麼辦?不能采取你死我活的辦法;不能有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吃掉我的想法。這一盆花非常好看,是由各種各樣的顔色組成。有紅花,有黃花,有綠葉,各種色彩組織在一起,它才顯得千姿百態,這個世界才是有顔有色。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我們插花的人有一個包容的心態。哦!不能光是黃花,也不能光是紅花,一定要萬紫千紅春滿園。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包容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想法,要互相取長補短,揚長避短。這樣,成就一切事業就會一帆風順。
第叁要分享。事業成就了怎麼辦呢?不能一切占爲已有,一切都獨享。如果那樣的話,一定是“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既然一切都是大衆成就的,那就要大衆來分享。這是當今社會需要十分認真去思考的一個問題。要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大衆。你對大衆有良好的回報,有公平合理的回報,那麼大衆對你這個老板也好、校長也好、院長也好、系主任也好,一定會有良好的回報。他們會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積極配合。這就是善有善報。
我在河北省佛教協會也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始也是赤手空拳,一無所有。後來當地政府又要我去修建柏林禅寺。那裏是一片廢墟,瓦礫堆中建道場。怎麼辦呢?我就運用共産黨的群衆路線,我把它具體化爲四句口號:“大衆認同,大衆參與,大衆成就,大衆分享。”這個“四大”一提出來果然很靈。首先是認同這個事業,然後參與這個事業,然後成就這個事業,然後大家來分享。我沒有發財,我也不能夠給大家發工資,怎麼辦呢?寺院不賣門票呗!讓大衆一起來分享。大衆成就了這一所寺院,大衆隨時可以自由出進,來燒香,來拜佛,不受任何限製。柏林禅寺進門不要門票,也沒有人管理,也沒有保安人員。因爲什麼呢?大家覺得自己是回到家了,回到家了他就曉得要愛護家裏的一草一木。柏林寺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去朝拜,香火冷清清的。那個時候有人貢獻了一口從內蒙古買去的大鍋,就放在那裏做香爐,叁年下來,那個香爐的香灰都沒有滿!哎呀,好慘哪!叁年時間那個香爐的香灰都沒燒滿!我心想,要是哪一天能夠一年就把這個香爐燒滿了香灰就好了!1997年以後,人逐漸多起來了;等到萬佛樓在開始修建,那個香爐的香灰十天八天就滿一次。現在不行了,現在要限製大家燒香了,提倡文明敬香,每個叁柱香。就是這樣也要每天清理一次香爐。
大衆來參與,大衆來分享,這一點非常重要。有人曾經給柏林寺做過一個計算,按照當時的情況,一年賣一百萬元的門票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按照現在的情況,十元一張的門票一年也能收入兩叁百萬元。所以有人就說:你這多不合算!我就說:要那麼多錢幹什麼?錢多了不是好事。寺院裏有功德箱裏的那幾毛錢夠吃飯就行了。因爲現在柏林寺的建設都做完了,用不了多少錢,能夠維持常住一百多人的生活就行了。而且最主要的一點,社會大衆能夠到寺院裏來淨化心靈,參觀遊覽不受阻礙,覺得像回家一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這比收錢更有意義。錢多了還是浪費,錢多了會造成寺院的腐敗。錢少,寺院可以長久保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所以堅持不收門票。我在柏林寺退職的時候,把這一條特別地提出來,要永遠保持不收門票的傳統,這個不能變。這是我們出家人自願來回報大衆的一點點用心。
從2003年開始,我又到湖北當陽玉泉寺、黃梅四祖寺任住持,都是很大的寺院,都是千年祖庭。當時,當陽玉泉寺由旅遊部門賣38元一張票,黃梅四祖寺由四祖村賣10元一張票,還要收停車費。我就和當地政府商量:是不是可以不賣門票?不賣門票來的人就多,可以提高知名度,可以爲當地創造一個良好的旅遊和休閑環境。來參觀的人都會說:你看當陽這個地方,寺院不賣門票。這就是大衆對地方政府的一種認同、一種非常良好的印象。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當地政府認同了我的想法,把旅遊部門撤銷了,把所有的財産都移交給了寺院,然後由寺院再對旅遊單位作了一定的補償。
寺院本來就是一個公共場所,公共場所都是由大衆成就的。寺院的工作,就是由佛教徒、佛教界集合民間的力量,來爲國家、爲社會做一點事。寺院是國家所有,是社會所有,不是和尚所有,是大家的資源,是大家的財富。想通了這個問題,大家就能夠認同分享的理念。我覺得,這個分享的理念,在各個部門、各個單位都可以貫徹,做每一件事都可以貫徹。
分享有物質的分享,也有精神的分享。我今天在這裏與各位在一起,可以說是一種精神的分享。我之所以能學習到一點佛法,也是大衆成就的。沒有大衆的成就,我想要學習一點佛法,想在寺院安心修行,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既是一種感恩,也是一種分享。
最後是結緣。做事情和結緣有什麼關系呢?之所以能做事,就是因爲有緣。結了緣才有緣。緣成就了某一件事,成就了以後就要繼續結緣。如果不懂得結緣,往往事情成就了,緣法緣份就斷絕了。昨天你幫了我的忙,我的事情成就了,咱們今天就拜拜了。有許多的人,官當起來了,人緣沒有了;事業成就了,財發了,人緣沒有了。那就是最大的損失。不能這樣,要把這個緣源源不斷地延續下去,它可以延伸到其它事業的成就。要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成就了事業繼續結緣。
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就是我們做事的八字方針。兩個八個字加在一起,就是我所提倡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針。這個題目我與企業界的人士講過一兩次,今天能夠在陝西師範大學與同學們、老師們、法師們一起來結法緣,我感到很高興。感謝吳言生教授的成就,感恩各位法師的成就,感恩同學們的成就,下次有緣再會!
《生活禅的真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