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當面對自己時· · · 捕捉不到心就會有無力感,周而複始,如何解套?

  當面對自己時,心的作用會想逃避躲入知識、工作中,捕捉不到心就會有無力感,周而複始,如何解套?

  答:面對自己的時候,心的作用想逃避,不管你想逃到哪裏去,告訴各位這個叫做「怯弱」。你要知道,修行是面對自己、挑戰自己、是要戰勝自己的工作。現在你面對自己,你那個心掌握不到,你的習氣又會把你拉回知識的範圍裏頭去,這是一種非常平常的現象。你假如不突破也可以,那就繼續生死輪回,這就是用功不力。

  假如你想要突破,那就是大丈夫之行爲,那你就自己面對自己,挑戰自己。在這個時候你會産生一種現象,你要記得孤獨感,你自己要向自己挑戰時,孤獨感一定有。挑戰自己的時候,除了孤獨感外,還有一種情況,好像後面有一群人,一直告訴你:「回來吧!孩子啊,不用啦!回來啦這裏很好,故鄉很溫暖。」那是叁界六道輪回的故鄉。我們要的是清靜國度的那個故鄉,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自己勇于面對自己。

  尤其家境好,福報大的人這一關最難克服,想一想「我何必那麼辛苦,幹嘛這麼辛苦的修行,不修行日子也蠻好過的。」那你就看不到生命的真相,所以說世間的福報往往是菩提道上的障礙。

  平常多吃苦,自己獨立在奮鬥的人能放的下,因爲他經常面對自己所要面對的挑戰。譬如自己一個人從南部到臺北來工作,一失業,「糟糕!房租跟人家簽一年,工作兩個月就失業了,那怎麼辦?」你馬上面對的是什麼,要繳房租。這時候你要怎麼克服自己的困難?趕快找工作,叁萬塊找不到,不得已不然兩萬也好,兩萬沒有,不然一萬八也好,再沒有,不然一萬五也好,要不然怎麼辦,到加油站當臨時工,因爲你必須去面對他。

  一個福報大的人沒這種情況,失業?反正下個月老爸會出錢,對不對!你自己去接受挑戰的機會沒有了。所以,現在這種境界一來,你很容易躲,沒錯,躲入知識中或者工作中,這就是習氣。所以一個行者所要具備的條件,是勇于挑戰自己、戰勝自己、超越自己的這一股意志力跟決心;要不然你坐下來,看起來坐的也不錯,其實一點用心功夫都沒有,就是這種情況。

  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幾乎所有同修都發生這種問題,你不要說好佳在不是我提的,告訴你,就是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