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喬美仁波切簡介

  藏傳佛教中湧現出的曆代高僧大德,無一不是爲了繼承、發揚、廣弘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披肝瀝膽光前裕後,樹立起一座座昭彰顯著的裏程碑。在層出不窮的無數持教大德中,噶瑪喬美仁波切以其卓越的實證功德脫穎而出,爲如今的修行者樹立了一個鮮明的楷模。並將甯瑪噶舉兩大宗派的法源彙融成一支,創立內多噶舉派,成了這一派系的開山祖師。從此,聲譽威震四海,名揚天下。

  喬美仁波切約于公元十七世紀(具體生卒時間、地點不詳)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裏,父親名爲班瑪旺紮,母親秋炯傑。他生來便具有強烈的慈悲心與非凡的智慧。由于前世的宿緣善根,從小就對叁寶有猛烈的誠信,對正法有迫切的希求心。從孩提時代就對觀修心性有濃厚的興趣。小時候經常在草坪上打坐,尋找心的來蹤去迹。五歲時已對心的本來面目有了一定的認識。

  六歲開始學習文字的讀誦與書寫。由于天資聰穎,沒用多久,便運用自如,流利閱讀經論謄寫典籍。七歲的時候,在仲巴上師前剃度出家,從此以後,謹持淨戒,修持六度萬行。

  與其他修學者不同的是,他並未進行廣泛的聞思,而幾乎將所有的精力全部投注在修行上,精進實修,廢寢忘食,甚至通宵達旦,徹夜不眠。他追循前輩苦行的足迹,曆盡風風雨雨,爲修法所付出的努力和經曆的艱難困苦,實非我們常人所能想象的。

  二十歲那一年,在被公認爲阿彌陀佛化身的紅帽金剛上師前恭聽了“蘭結即約”修法引導,並且潛心專研了因明的入門《攝類學》,同時也認真背誦許多經典論著,也聽受了噶舉派、甯瑪派的諸多教言及竅訣,盡管如此,但大部分時間仍然用于觀修心性上,行住坐臥無時無刻不在修行的境界中,無論身居鬧市,還是獨處靜處都是一模一樣,自心不爲外緣所轉,修證不斷提高,日臻究竟。此後,也時常到俗家作經忏,超度亡靈,隨緣度化衆生,攝受有緣弟子。

  高僧大德的品行,有時從一件事情中也可表現出來。一次,當地的人們染上了一種嚴重的傳染病,部分人不幸身亡,許多人祈請喬美仁波切慈悲加持消除這場災難,他親自到患者家中念經加持,絲毫未考慮自己時刻有被傳染上此病的危險。而被他挽救了生命的那些人卻沒有感恩戴德之心。對此喬美仁波切並未放在心上,而是真摯祈願生生世世救度他們擺脫更大的疾患——業惑。諸如此類的事例有許多,恐繁不述。

  到了晚年,他一如既往地勤奮實修,隱居幽境閉關,期間也爲部分有緣眷屬傳授修法竅訣,指導他們修持。弟衆中獲得共同、殊勝成就的人,爲數不鮮。與此同時也著書立傳,爲後代的學人留下了《山法論》、《轉經輪功德》等許多無價之寶——修法竅訣。其中最爲廣泛弘傳的是《極樂願文》,文句優美流暢,意義深奧,具有不共的加持力,可謂是雅俗共賞的傑作。尤其是在雪域,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能背誦,諸大尊者以此在各地舉行極樂法會,無量衆生依此趨向解脫的彼岸。

  喬美仁波切圓滿人間的事業後,不舍肉身攜母親、家犬等一同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

  他真正實踐了受持證法,爲佛教作了卓越的貢獻,實爲我們這些後學效仿的典範。

  

✿ 继续阅读 ▪ 極樂願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