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齋戒功德

  大乘齋戒功德

  阿旺彭措尊者 著

  那莫革熱!

  在此簡明扼要地講述大乘齋戒的功德,分爲:一、總功德;二、各自之功德;叁、分析對此等之疑慮。

  甲一(總功德)分叁:一、就時間而言功德巨大;二、就環境而言功德巨大;叁、就本體而言功德巨大。

  乙一、就時間而言功德巨大:

  《叁摩地王經》中雲:“于恒河沙俱胝劫,以清淨心以飲食,幢幡以及油燈鬘,侍那由他俱胝佛,何者于正法極衰,佛教即將滅盡時,一日中受一學處,福德遠遠勝前者。”在佛教衰敗之時,于恒河沙數劫中,以豐美飲食等一切供品如理供養百千俱胝那由旬他數的佛陀,如果有人在佛教極度衰落這樣的惡世,甚至僅僅于一日內護持一分學處,其福德也遠遠勝過了前者。由此可見,即便是受持一次齋戒,自然而言會獲得齊天洪福,當然,有多少福德也會相應得到多少圓滿安樂。如果善加思考,那就會明白,即使獲得百千萬的如意寶也比不上在如今這般惡濁的時代只是受一日齋戒,如此真能做到,那實在是很有善緣,並且有重大意義。

  乙二、就環境而言功德巨大:

  在諸清淨刹土中于善妙清淨劫期間修行,比不上在如此不清淨的刹土中彈指間行持一分善法的福德大,關于這一點,佛經及注疏已不只一次地宣說過。在不清淨中也是最不清淨的這樣環境中,如果受八關齋戒後甚至能于彈指的頃刻間護持,福德也是無量無邊,如果它有形色,那麼恐怕整個大千世界也難以容納。

  乙叁(就本體而言功德巨大)分九:一、不受非人加害之功德;二、受到諸天庇護之功德;叁、行何善法力大之功德;四、如願以償之功德;五、獲得人天身之功德;六、值遇慈氏教法之功德;七、成爲人天應供處之功德;八、簡單易行之功德;九、獲得解脫與佛果之功德。

  丙一、不受非人加害之功德:

  如《毗奈耶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公案:從前,有一個老婦人受了一日的八關齋戒,在當天的深更半夜,勝光王派她去給一位犯人送飯,途中遇到了叁群非人,但他們都無機可乘。受齋戒期間任何非人也無機可乘這是一條緣起規律,《具淨戒經》中雲:“如是凶狠毒蛇大惡龍,亦不害具戒者況他衆?”意思是說,非人之中最凶殘的莫過于黑龍魔,就連它對具戒者也不能加害,那其他衆生就更不用說了。如此看來,防護外在損害的方法中,最爲殊勝的竅訣非護持內在戒律莫屬了。

  丙二、受到諸天庇護之功德:

  倘若自己能夠如法護持所承諾的戒律,那麼也會受到喜愛白法的所有天人夜以繼日的庇護,對此許多經中都有明說。因此,毋庸置疑,得受齋戒直至失去之前會受到諸天保護。

  丙叁、行何善力大之功德:

  一般說來,不具戒者即便是在多如大海的酥油汁中插入大如順彌山的燈芯供養叁寶,也遠遠比不上具戒者在一滴酥油汁中插入針尖許燈芯供養的福德。未受齋戒者于數劫中行善,也遠遠不如受戒以後于頃刻間行善的福德大,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

  丙四、如願以償之功德:

  通常而言,戒律清淨者無論發何願,無疑會如願以償。從受八關齋戒時起乃至未失毀期間,凡是所發的願都必定會實現。

  丙五、獲得人天身之功德:

  經中說,僅僅守持一次八關齋戒也獲得人天的殊勝所依身體。相關的公案不可勝數,書之不盡。

  丙六、值遇慈氏教法之功德:

  如頌雲:“釋迦佛之教法中,何者以信而聞法,且守八觀之齋戒,將轉生爲吾眷屬。”如果守護齋戒,則會轉爲彌勒佛的眷屬,這是慈氏菩薩親口承諾的。因此要想在未來時值遇至尊彌勒教法,脫離輪回,那麼理當努力受持大乘齋戒。若有人有如此想法:小乘齋戒與大乘齋戒不同,所以不應當將小乘齋戒的功德貼在大乘齋戒上。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小乘齋戒與大乘齋戒所護的支分多少與本體是相同的,因而凡是小乘齋戒的功德,大乘齋戒都有。而且,由于二者在緣不緣一切衆生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別,因此小乘齋戒的功德與大乘齋戒的功德比起來,也相差懸殊。對此,以理證分析也是成立的。

  丙七、成爲人天應供處之功德:

  經中記載:“帝釋天白佛言:“在初八、十五、叁十的吉日中受齋戒的人與我帝釋相同。”佛告帝釋:“你不要如此說,實則彼與我相同。””哪怕未受戒之前如惡狗一樣的人,從受戒時起直至未破戒間,與導師佛陀相同,成爲諸人天應供處、應敬處。因此,必須清楚的是,有戒無戒之間,有著這般明顯的勝劣差別

  丙八、簡單易行之功德:

  如經中雲:“于長期中行,念誦及苦行,亦……”,持誦與苦行等其他善事,必須做到初中末心不散亂,否則不會獲得相同的功德,結果成了徒勞無義,而齋戒與之不同,只要最初受戒時能全神貫注,之後即使散亂也不會障礙功德,因此與其他善事相比顯得簡單易行,由于所護戒條少、護持時間短,因而也容易善始善終。總而言之,對于我與我這樣的修行人來說,再沒有任何比此更易行、更重大的善業了。

  丙九、獲得解脫與佛果之功德:

  《天王請問經》中雲:“初八、十五與神變月中守持八關齋戒者將成佛。”還有諸如此類的許多功德,但恐繁未述。

  甲二(各自之功德)分二:一、暫時之功德;二、究竟之功德。

  乙一、暫時之功德:

  斷除八種所斷的八種功德:戒殺,生生世世長壽無病;斷不予取生生世世受用圓滿,並且不遭受他害,自由自在享用。斷非梵行,生生世世中容色美麗端嚴;斷妄語,生生世世不受他人欺騙,自己的語言富有威力;戒酒,生生世世正知正念穩固,諸根清明,智慧圓滿。斷高廣大床,生生世世受到他衆贊歎、恭敬,座墊美妙,乘騎衆多;過午不食,生生世世中獲得豐厚飲食,莊稼豐收;斷除香鬘等,生生世世中身體發出芳香,色美形妙;斷除歌舞等,生生世世中身心調柔,語言善妙,不斷傳出正法的妙音。

  乙二、究竟之功德,

  究竟功德也有八種,戒殺之果:成就金剛身;斷不予取之果:成就手輪、足輪相;斷非梵行之果:諸根具足,身體強壯;斷妄語之果:獲得覆面之舌與梵音般動聽之語;戒酒之果:成就見不厭足之身,諸根清明;過午不食之果:具足四十顆皓齒並且齊密;斷香鬘等之果:身體遍滿戒律的圓滿妙香。斷歌舞等之果:身體爲一切妙相嚴飾;斷高廣大床之果:享用正法叁墊。這以上內容是依據《長甲普行請問經》中所說而宣講的。

  甲叁(分析對此等之疑慮)分四:一、不滿一日可否受戒之分析;二、一日後可否得戒之分析;叁、數日同時可否受戒之分析;四、一戒失毀他戒是否需守之分析。

  乙一、不滿一日可否受戒之分析:

  《俱舍論自釋》中雲:“如是而爲,屠夫邪淫者白日或晚上受戒亦有果。”所以說,僅僅在白天或夜間受持戒無有不合理的地方並且大有必要。當然,最好能完整受一日的齋戒,如果實在無能爲力,那麼只是受半天甚至僅僅半小時的齋戒也具功德。

  這樣的齋戒如何受呢?長老普提賢說:如果只受白日齋戒,誦“我從現在起乃至日落間受此戒”。僅受夜晚齋戒也可依此而了知。

  乙二、一日後可否得戒之分析:

  小乘齋戒一日中受持,一日後雖然持戒也不得戒體,不滿一日也不得戒體。大乘齋戒乃至菩提果之間均可得戒。嘉楚傑尊者在《雜集論釋》中說道:“齋戒只能受一日,一日後不得戒體的說法只是個別聲聞乘的觀點,應當明確這是顛倒的論調。”《喜金剛》中也這樣寫道:“最初賜齋戒。”美哲巴論師對此解釋說:“首先賜齋戒時,受戒者祈求說,請尊者或上師垂念我,我某某居士乃至菩提果之間……”全知蔣陽夏巴也曾親口說:關于乃至菩提果之間受八關齋戒的儀軌,許多經續中都有明說。既然小乘齋戒乃至菩提果之間能受,那麼大乘齋戒更不用說了。這一點憑借它更容易生起並與發心相結合便可知曉。

  乙叁、數日同時可否受戒之分析:

  承認齋戒除了一日以外不能生起戒體的小乘宗也有可以多日同時受的說法,《澄清佛教論》中雲:“齋戒雖然固定在一日期限內但如神變月中半月不間斷護持,而一次性受也是可以的,由于一日的戒十五日期間重複持誦而受,所以根本不會有不成一日戒的過失。”《俱舍論自釋》中也說:“半月等重複一日故。”

  受齋戒的方法也是將儀軌中的時間換成從一日乃到十五日之間,如果想在一年中每月的初八、十五、叁十日中受齋戒,也同樣將時間改爲從今起乃至一年內所有初八、十五、叁十日。也有必要依此而了知其他。小乘的齋戒一次性也可以受數日的齋戒,那大乘齋戒就更不必說了,因此想守多長時間就可以受多少時間。然而,若能做到每日都重新受,那將會使正知正念得以穩固等有許多必要,因此更爲圓滿。

  乙四、一戒失毀他戒是否需守之分析:

  以前曾有這樣的公案:一位受齋戒之人失毀了一條主要學處,之後他仍舊守護其他戒條,後來轉生爲人間君主,另一位受了齋戒的人顧及妻子的情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不得不過午進餐,結果未能夠轉生到人間,但因護持剩余支分戒條而轉爲龍王,最終此二者都獲得了阿羅漢果位。

  守戒的功德與不守戒的過患二者互不混雜,即使破了一條但也要盡可能地守護其他戒條,不要認爲因破了一條而舍棄一切,在能夠守護的所有時間裏一定要守護。甚至只是在一刹那守一分戒也有不可估量的功德,這些道理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只是不造罪業並不會獲得守戒的功德,而必須要先發願,從此時起乃至何時之間受戒。

  總之,如果不想自己欺騙自己,就不要像大蒜多吃少吃都一樣的比喻那樣去做,根據所護戒條,只要自己有守護一分學處的能力,也應當守護。根據守戒的時間,哪怕只能守一頃刻間也要守戒。

  撰此所生善,亦願諸衆生,

  依止戒律梯,登大菩提殿。

  

  此乃阿旺彭措撰寫完畢,吉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