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追求愛情是修行

  

追求愛情是修行

  

梁乃崇教授

  

西方的宗教提倡博愛,我在美國跟一些人討論,問他們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他們都講「love」,沒有一個例外。我就問他們:「愛是什麼?」他們最多就講到「博愛」,講到最深就是unconditioned love(無條件的愛)。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什麼是無條件?如果他不愛你,你是不是還愛他?如果他不愛你,你就不愛他,那是有條件。如果他愛你,所以你才愛他,這也是有條件。如果他討厭你了,如果他變醜了,如果他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你是不是還愛他?如果不是,那都是有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就是任何情況出現,即使他不愛你了,你仍然愛對方。

  

無條件的愛,其實還是有一個「愛」的條件,我們一般人用「愛」這個字,都有各自的定義,這些定義也就是條件。比如愛就是要甜甜蜜蜜、卿卿我我,這個定義本身就是條件。

  

所以無條件的愛,其深度比不上無條件的接納,無條件的接納比無條件的愛更深,接納已經沒有愛了,比大慈大悲還要深。無條件接納就是空性,無條件就是空,接納就是空的容器,這就是我們的佛性或本來面目。

  

我們追求愛情,會希望海枯石爛,至死不渝,海枯石爛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也腐爛了、死了、毀了,爲什麼愛情要追求到海枯石欄,至死不渝?因爲我們心裏真正要追求的是本來面目,是無條件的接納,我們真正向往的是成佛成道,連追求愛情都隱含追求悟本來面目的影子。

  

有的人一談到婚姻,就想去算命,如果算到前世夫妻要相遇了,就很向往,這個向往的心,還是從本來面目出來的,還是想要追求無條件的接納。甚至很多人的婚姻吵吵鬧鬧,沖突糾紛不斷,在我看來,其根源都是在測試對方條件的底線,希望測到無條件,所以製造問題來測試。

  

就我的體會,其實每個人都想修行成道,想達到無條件,就是想達到空、無,也就是想達到我們的本性。所以天下的事情都是從我們的本性生出來的,大家都想修行,只是修得好與不好而已,即使你不想,你的潛意識還是想修行的。(原載中華日報)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

✿ 继续阅读 ▪ 教育要有感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