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表相與實質

  

表相與實質

  

梁乃崇教授

  

佛法在很多地方都強調要重視「性份」而不是「相份」,也就是事情可以分成「相」的部份,以及「性」的部份。事實上,在世間我們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有所謂「表面」和「實質(本質)」,也就是中國人習慣說的「面子」和「裏子」--此即「相」的部份和「性」的部份。

  

「性」的部份就是指事物的「性質」,並不管它的表相;而「相」著重點則是表相。佛法所重視的是「性」的部份,指的是人心的「本性」,同時也包含了世間任何事情的「本質」。

  

我們一般講「金錢」代表財富的「相」。譬如你的存款有幾百萬、幾千萬……等等,這些金錢數字屬于「相」;而「財富」也有「實質」部份,那就是「生活品質」。比如你的生活是否充實?是否精致?是否喜悅?這些就代表了你的生活品質是否富有。我們知道有很多人是很有錢,資産的數字很大,可是卻非常地操勞,而且過得並不愉快,因此他們可以說有表相的財富,卻沒有財富的實質。

  

其實世間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分出「表相」和「實質」這兩個部份來。

  

譬如教育也有「表相」部份和「實質」部份。就像我們可以拿到中學的文憑、大學的文憑,甚至研究所博士證書等等,這些都是屬于表相;什麼是教育的實質呢?應該是指我們是否擁有能力和智慧。有些人的學曆很高,但是卻沒有能力與智慧,那麼他可以說是只有教育的表相,而沒有教育的實質;相反的,有些人雖然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沒有什麼好的教育表相(學曆),但是卻有能力和智慧。我們希望所受的教育是要有實質的,而不是只有表相而已;我們也希望我們的財富是實質的財富,而不是表相的財富。

  

當然佛法也是如此!佛法也希望我們獲得的是實質的佛法,而不是一些表相的佛法。

  

資料整理-憶玫

✿ 继续阅读 ▪ 讓我相健全成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