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爲發願

  

無爲發願

  

梁乃崇教授

  

我們有時候到醫院探望病人,看到許多病苦或痛苦的事,當下很自然地會在心裏發一個願:願衆生沒有病苦!可是可能隔了一會兒又會想:其實衆生的苦是由業力而來,就是要受受這種苦,才會學乖,才會覺悟。這樣的念頭好像又否定了剛才的發願。

  

這正像有些修行人也會疑惑:一般菩薩發願度衆生,菩薩的願,是把衆生救了,然而不也會讓衆生失掉一個磨煉的機會嗎?

  

我認爲提出這樣的疑問,其觀點是有爲的,是從效果上來看這個願所産生的影響,是從效果來判斷這個願望是好還是不好?是不是會産生負面的影響?這種采取由效果來看的觀點,就叫「有爲」,是用了「有爲法」,用了有爲的標准、有爲的方式來看問題,這就不屬于佛法的「無爲法」。但是你最初很自然地發心或發願,是屬于佛法的無爲法。

  

正是因爲你心中就有了兩種期望、兩個標准--既希望它是無爲的,又用了一個有爲的方法去檢查,所以就會産生困惑。

  

我如果去醫院看到病人,心裏面産生希望他們的病苦都解除的願望,我就這樣子願望,並不去檢查這個願望所産生的效果,因爲行動又是另一件事。

  

所以當我有了願望就是願望;而一般人多半是有了願望之後,就開始動腦筋想要采取什麼行動、自己能付出什麼,然後繼續想自己要采取的步驟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對我來講,起了願望,那我就到願望爲止,沒有下面其他想法。

  

就願望來說,我不反對有這種願望,也不覺得這種願望有任何正面的影響或負面的影響,這些對我來說都不存在。(憶玫整理)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

✿ 继续阅读 ▪ 好漢做事好漢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