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無」的神奇

  

「空無」的神奇

  

梁乃崇教授

  

上周在「『空無』的威力」一文中,說明了科學和佛法對「空無」的看法一致。然而佛法了解「空無」的深度卻是科學所無法想象的,佛教的核心目標是探究心靈中的「空性」,修習禅定是爲了體驗「空性」,所謂成道就是證悟「空性」,因而展現「真空生妙有」的威力。

  

比如,禅宗《六祖壇經》記載一段故事:一天,五祖弘忍要弟子們各自將「空性」的體悟寫下來,呈給他看,大弟子神秀呈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聽了神秀的偈子,知道神秀尚未體悟「空性」。于是念了一首偈,因爲他不識字,故由他人代爲寫在牆壁上。偈子如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從這個偈子,五祖知道惠能完全體悟心靈的「空性」,但是還不能由「空性」生起妙用。因此五祖叫惠能半夜叁更到室內,爲他單獨講解《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段的時候,惠能就大徹大悟成道了,當時他說了一首偈子: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即是「空性」,本自具足、能生萬法,即表示「空性」生起大用,展現心靈的力量了。

  

這時五祖弘忍立刻將禅宗衣缽交給惠能,並將第六代祖師位傳給他。六祖惠能亦不負所托,將禅宗大興于唐朝,直到現在禅宗仍興盛于世。六祖惠能的肉身舍利,目前仍供奉在廣東,已經有一千多年了。肉身舍利不是木乃伊,祂沒有冰凍,沒有清除內髒和肚腸,也沒有加上防腐劑,更沒有放在封閉的容器中,而是暴露在室內常溫的環境裏,卻能曆時千年而不腐壞。這個事實,科學是無法了解,也無法做到的,顯示佛法掌握了科學還不懂的宇宙秘密,或許這就是「空無」的神奇吧!六祖惠能爲什麼要留下永不腐壞的肉身舍利呢?除了度衆生之外,對現代的中國人而言,我想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六祖要以此提醒後世子孫不要在唯物思想中迷失吧!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

✿ 继续阅读 ▪ 「空無」的威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