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爲幫因

  

無爲幫因

  

梁乃崇教授

  

有人問道:我們在做完功課,或是念經誦咒之後都會回向,有時還回向給特定的冤親債主,希望他們能消除業障,那麼自己會不會承受業報?會的,如果你有消業障的企圖,想要消這個又要消那個,那當然會把業擔起來;但是,如果你只是做功課,只是回向,不去管他消業或不消業,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只要有意圖、有作爲,就是有爲,就會有負擔,就會引出業報來;如果你是無爲的,那就不會有負擔了。

  

有人又會問,如果要幫重病的父母或子女做功課,又要沒有意圖,那該怎麼做?我們是要從「因」上幫,我們所看見的重病都是果、都是相,如果你的意圖是要改變那個果、那個相,就是在幫果。所以你要想得更深一點,超越了相、超越了果,去問爲什麼有這個果,這樣去找原因,找到原因以後,才能在因上幫助。

  

「因」通常都是心,一定是抽象的,一定是離相的,所以你從因上去看去想,然後體會到原因了,你就可以從因上去幫;體會不到,就沒有辦法幫,一定要去體會到原因,才能從因上去幫助。

  

所以我們修的時候就是要朝著離相的方向去做,離相離得愈多就是愈莊嚴,我們說過「自性與莊嚴」,你如果愈著相就愈不莊嚴,你愈離相就愈莊嚴,這是一個原則。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

✿ 继续阅读 ▪ 分別與無分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