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紀律
梁乃崇教授
修行講的持戒就是要修紀律,不只是行爲要有紀律,思想也要有紀律。當你在想東西、探討問題、判斷事情的真假、是非、善惡時,或是在思考適當與否時,你的思考有沒有紀律?如果你的思考是沒有紀律的,那就是放縱,放縱的結果是隨便想,而隨便想的情形若嚴重惡化了,可是會得妄想症的!
一般人的思考通常是不會去遵守什麼紀律的,因爲沒有這個習慣,反正只是想一想而已,有時甚至還胡亂猜想!我們這個社會的八卦新聞之所以特別多的原因,正是因爲我們這個社會裏的人,大部分的思考是沒有紀律的。一個思考沒有紀律的社會,它的謠言八卦新聞就會特別多,因爲大家都喜歡這個東西,很少有人去檢討我這樣子的思考是不是放縱?是不是亂想?因爲一開始亂想,接著就會開始亂講,亂想和亂講是一體的,所以在《華嚴經》裏有「谄诳」一詞,指的就是在言語上面誇張歪曲了。所以我們的思考是要有管理的,清楚的,不可以亂想!
佛法修行的標准是要把妄念全部息掉,但是這個標准實在是太高了,退而求其次,就是做到不亂想。平日我們在工作、讀書、學習、生活中,還是要思考,無法完全沒有思考,只是我們的思考本身要有紀律。我以前是科學研究者,對思考的紀律要求是很嚴格的,想任何東西,都想辦法用實驗來驗證,如果不能夠驗證那就只是「假說」,只是猜想,不算是真的,經過實驗的驗證,而且還要經過大量的實驗——長期的、不同的人來做實驗,驗證你的想法是正確的,如此你的「假說」才會變成原理、變成定律,這樣就是思考的紀律。因爲科學有這樣子的紀律,所以幾百年來累積了好多定律、真理,一點一點地累積,越來越豐富,這就是因爲有紀律的關系;如果沒有紀律,東一個猜想,西一個猜想,就會亂說亂講,那就不會有現在的科學了。我們知道一般人的思考的紀律是薄弱的,尤其中國社會在這方面更是脆弱,所以會有很多八卦新聞。大家都不要真的,真的東西覺得沒味道,反而是對搞不清楚、胡亂猜的才有興趣,在我看來這就是沒有紀律,也就是沒有守戒!(憶玫、滿妹整理)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