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摩缽提」就是創造
梁乃崇教授
「叁摩缽提」就是「幻觀法」,就是「假觀」——即大家所知道的「觀想」。大家學過的「施食法」、「供佛大施食」是「叁摩缽提」;氣功其實也是「叁摩缽提」;甚至魚刺卡在喉嚨裏,畫一個符把它消了,也是「叁摩缽提」……「叁摩缽提」的種類有很多。
「叁摩缽提」這個法門是哪一類人一定要修的?是菩薩一定要修的;而羅漢則一定要修「空觀」,就是修「奢摩他」。我以前雖然也學過「叁摩缽提」,但是因爲自己的根器、原本的基礎是修「空觀」(我「空觀」的特性太強了),因此「叁摩缽提」一直修不好。直到後來,我才有機會檢討自己爲什麼修不好「叁摩缽提」,找到、了解自己不足之處,也才真正地了解了「叁摩缽提」是怎麼一回事情。我就把我對「叁摩缽提」的了解過程講給大家聽。
以前我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時候,知道相既是虛假的,所以就不要它,因爲我要追求的是真理,假的我怎麼會要呢?根本不值得學嘛!但是,也就是因爲我這個求真的特質,使得我沒有辦法把「假觀」學好!因爲照這樣求真下去,我只能證入真如本性,就是證入本來面目、證入佛性、證入自性,因爲這一部份才是真的。而證入真如、證入本性,就脫離了有相的世界,也就會超出叁界,就是所謂的「成道」了。如果喜歡假的、有相的、幻化的東西,那就會入叁界,入有相的世界。然而對于我來講,「求真」是生命中第一重要的事情。以前曾有人問我:假如真、善、美之中只能選一個,你要選什麼?我說我要選的是「真」。因爲對于像我這種既是科學家,原本又是羅漢乘、辟支佛乘的人來說,「美」和「善」是次要的,「真」才是第一重要的。而菩薩就不同了,菩薩很願意入世,很喜歡在世間行善,他們是來莊嚴、美化這個世界的,所以並不那麼求「真」——不是完全不求「真」,而是沒有那麼強烈的心。在真、善、美叁者之中,菩薩比較偏重「善」。
那麼,我後來怎麼會懂「叁摩缽提」呢?前些年,我看了一本Robert Fritz的《阻力最小之路》,內容是寫如何培養創造力。書中斬釘斷鐵地說:「創造是什麼?創造就是編造!」這對我來講真是個很大的震撼!我們平常講到「創造」,都會想創造是很珍貴的、很有價值的,大家都很尊重「創造力」;而「編造」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造假嘛,因此「創造」怎麼會是「編造」?後來,當我徹底了解了這件事情以後,我覺得這本書沒有說錯。
佛法所定義的「真」和「假」是:會改變的都是假的,這個有相的、幻化的世界也是假的;唯有永遠不變不異、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靜不動、不垢不淨的才是真的,也就是說只有佛性才是真的。所以,如果這個世界是真的、不動的、不變的,我們還能創造什麼?就不能創造了呀!「創造」就是本來沒有這個東西,而後造出一個來。因此,創造一定要在幻化的、因緣和合的、會變化的世界裏,也就是在「假的」世界中才能執行。我們沒有辦法創造佛性,因爲佛性是不會改變的、不可以被改變的,而面對不能改變的事物,又如何能創造呢?只有在這個有相的世界,在這個會變化的,會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的世界中,才能夠創造;因爲它可以從「沒有」變成「有」、從「有」變成「沒有」。由這個意義來說,「創造」確實就是「編造」。「叁摩缽提」就是在幻中、在會變化的、有相的這個世界裏來幻化、來創造,因此「叁摩缽提」本身就是創造!
資料整理- 憶玫、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