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勿隨,亦不壓製」才可消業障
梁乃崇教授
我曾經告訴過大家,可以用「吾日叁省吾身」的方式做紀錄,每日反省檢討,觀照自己,這樣做對消業障是有幫助的。《了凡四訓》中也提到功過簿,每天要反省記點,加幾分或扣幾分,每天還要焚香祭拜,向上蒼公告自己今天的功過,那就更慎重了。
不過我所提出來的和古人記功過簿比較,古人功過簿的做法還是落在有爲法,而我講的卻隱藏有無爲法(心法)在裏面。因爲這樣做,事實上就是在修《內證》裏的「假觀」——「妄念起時,知而勿隨,亦不壓製」。所以不必去譴責自己做得不好,也不必高興自己做得有多好,只要我做了什麼,我就看住它、也不壓製它,然後紀錄它,把「妄念起時,知而勿隨,亦不壓製」做得更落實一點。
《了凡四訓》裏還特別強調一件事,譬如說人家罵你,你就生氣,那會把你的業障加重;如果你沒有生氣,那個業障就不會加強,至少是不會加強;而如果你把它轉成歡喜心,找到好的光明面,那就可以把它消除掉了。如果人家一罵你,你就生氣,也不見得要生氣,只要心裏有一點不悅,那個不悅就會長大,愈長愈大,以後的業障也就會變得更重了。
書中又有一個例子:有個老板還沒搞清楚真相就罵部屬,根本就罵錯了,因此被罵的部屬心裏就很不舒服,但是一生氣就糟糕了,因爲以後老板不管講什麼話,部屬心裏的反應就會覺得老板是在指桑罵槐,老板無論說什麼話他都聽不進去,總覺得老板又在罵人。這樣子就是業障變大了,不但沒有把業障消掉,反而助長了業障!
在我們的生活中,當然也會遇到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讓人很生氣,那是不是就都不可以生氣呢?不合理的事情如果可以用法律來解決,那就要把它解決;否則胡裏胡塗地讓別人欺侮,業障也會增加;要合理合法地把事情圓滿地解決,才沒有業障。所以,我們還是在做「知而勿隨,亦不壓製」;若是壓製下去,它還是會在底下做怪的。
就像有時候被人踩了一腳,當時知而勿隨,也不生氣;但是生氣也沒關系,就記下來,既不譴責,也不贊美,就是冷靜的看著。記下來以後,可能又被人踩了一腳,說不定還是會生氣,也沒關系,還是一樣不譴責,也不贊美,就只是再記下來……就是這樣!
有人又會問:忍辱是不是一種壓抑?沒錯,忍辱是一種壓抑!但是要「忍辱」到「沒有忍辱,是名忍辱」,一到了「是名忍辱」就不是壓抑了。
我教大家做「吾日叁省吾身」,如果時間不允許,做「吾日一省吾身」也可以。那就不是要你忍辱,也不是要你忏悔,就只是記下來。寫下來之後,要不要去化解它呢?想化解的話,就是在知道有這個毛病後,要下定決心采取行動。譬如我喜歡罵人,喜歡嫌別人這個不對、那個不好的,當我知道我有這個毛病後,我就規定自己要去贊美人、欣賞人——針對自己的毛病訂立一個行動。那個行動可能很小,就像你可以決定每天進辦公室的時候,看到誰就微笑一下。每天臨睡前,就真誠地檢討一下「我看到別人有沒有微笑」這個小小的行動有沒有做到?並且紀錄下來而已。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都可以,所以完全沒有做得到或者做不到的問題;即使做不到也沒關系,記下來表示我沒做到就可以了。
所以沒有什麼,只是知道它,不跟它走,也不去壓製,就是把它記下來。這樣做,心裏會愈來愈清醒、冷靜,而這些業障就消失了,效果是很大的。(摘錄整理自2002年11月18日共修)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