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礦成金,純化愛情
梁乃崇教授
《圓覺經》中說「銷礦成金」,修行的過程就像在「銷礦成金」,和把金礦提煉成黃金一樣。這個過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純化的過程」——把一個東西的雜質去掉,以提煉出最純粹的東西來。
不只是金礦、銀礦才可以純化,我們同樣可以純化我們的心靈、觀念,甚至是感情。我們一般講的情、或者愛,本身就像是一個礦,如果你去提煉它,提煉、提煉……,一旦把最純的東西提煉出來以後,那就入本來面目了。
叁十多年前我在中學教書,當時也不過二十六、七歲,我和一位高我一屆的物理系的學長探究「情是什麼、愛是什麼」,每天只要一碰面,兩人就交換意見,討論這個問題。他告訴我:「真情不是『因爲你很漂亮、你人很好啊!所以我就……。』這樣子的,真情是要有真感覺的,真情是當你剛剛一有感覺的時候,就把那個感覺流露出來,不要再經過思惟,這樣子的話就是真情。如果你把感覺再拿去思考、推理,真情就沒有了!」哦!這下我懂了,因爲他指出問題的關鍵來了。這個感覺我是有的,可是我不曉得那個就叫做「感情」。習慣上感覺一出來,我緊接著就思考了。一有什麼東西就開始思考,一思考就在邏輯裏、在推理、在分析裏了,整個來考察,就不是直接的感觸。如果要有真情,是感觸一生就直接流露出來。
但這還不是佛法,我們又繼續談:直接流露的是真情,那情又代表什麼?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樣子談、談,差不多又談了一個月,都在探討什麼是情、什麼是真情。直到有一次在宿舍裏,我坐在床上,他坐在床旁的藤椅上,又在那裏談談談,忽然發現:談光了!所有有關什麼是真情、真愛這方面的事,可談的都談光了。我在心裏面找,發現沒有了,所有的一切都談過了。心裏面頓時空空的,就是找不到還有什麼意見沒有談過的。找不到了,沒有了。所以,我就坐在床上說︰「沒有了!沒有了!」我自己的感覺就是心裏空空的,但是在心窩處,卻感覺有東西嘩嘩地流下來,像清澈的溪水,又覺得是愛,因爲我們談的是真情真愛。我那時候也覺得很奇怪,流了一會兒,我想也該流光了,哪有那麼多可流的?可是,它一直流,奇怪!流不完的啊!而且非常清澈,非常純。我就說:「愛流出來了!」以上所說的,是我曾經有的一次經驗。
那麼我要說明的到底是什麼?我想說明的就是這個「提煉」的過程。一般我們在講的愛,不管是愛情的愛,或者是平常的愛心,就像是一種礦,它內部有著純粹的、愛的本質,但同時也有很多雜質。那些雜質是什麼呢?譬如說,一般人的愛,對象是有限定的,是有條件的,我們要認定一個特定的對象才會産生愛。像一對男女正在談戀愛,他們之間可能産生真的愛;可是這也是有條件的,換了一個對象的話,就沒有了。所以說,這個愛是有限的。而我體會到那樣子潺潺流出的愛,沒有條件,沒有特定的對象,這就是愛的本質、它純粹的本質。由此大家也就可以了解我以前一直強調的一件事情:雖然佛法裏面講要把愛舍掉,但是它的舍,只是一個純化的過程,而不是斷滅的過程;如果它是一個斷滅的過程的話,那麼連慈悲也都沒有了,因爲開頭沒有金礦的話,根本就煉不出金子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來,你只要一直問什麼是真情,最後就可以達到佛的程度。當然,並不是一定只是問「真情」是什麼,也可以問別的問題,譬如問「生命」是什麼?或像科學家問「時間」是什麼?其他的問題一樣可以問,一樣都可以找出它的本質來。
依據這樣的方式,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辦法體會到佛法是什麼。當我想到這一點時,心裏非常高興,因爲這個是世間法裏本來就有的,世間的人都會問的問題。這樣的問法,本身就可以通到佛法;只要堅持下去,不到徹底不停下來,最後就能懂得佛法。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