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現世尊

  

體現世尊

  

梁乃崇教授

  我發覺中國儒家其實就是在培養國家領導人,他們所推崇的像堯、舜……等都是國家領導人的最佳典範,也就是鼓勵後代領導人要學習這些榜樣,所以對于領導人是有系統的教化的,雖然中國的帝王表現好的不多,但是我會認爲如果沒有儒家這一套培養、教化領導人的系統,那會更亂七八糟。

  我最近看《貞觀之治》,看到魏征他要提出建言時,都是引經據典的,都是拿古代那些比較賢明的君主做榜樣,說明當他們碰到類似問題時,他們是怎麼做的。甚至唐太宗的皇後,要向唐太宗建議某件事情,也都是引用古代那些賢能帝王的事迹來勸谏。所以在中國是有許多好東西存在的,這些對于一個國家是非常的重要,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培養出賢明、有能力的領導階層的典範,這個國家遲早是要完蛋的。

  中國文化因爲有這樣的啓示,所以在宋朝有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以天下爲己任的胸襟與氣度,是領導人必備的要件。這部分在中國文化裏一點也不缺,並且不斷的在教導人要仁民愛物,所以一旦遭逢國家興亡與個人生死抉擇之際,就會有像文天祥這樣的人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正氣歌」等等,在在顯現了這些的重要性。

  最早的時候這些領導階層和宗教是結合的,但自從民主政治盛行以後,就産生了政教分離的情況:宗教的歸宗教、政治的歸政治。這樣做了以後,對于已經夠進步的國家而言並沒有害處,因爲他們的領導階層原來與宗教結合的文化,並不會因此而斷掉,還是會持續培養出來;可是有些國家就不見得如此了。

  再深入地觀察中國的佛教與其他的宗教,我們會發覺一件事情: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來比較,佛教的領袖本身並沒有形成領袖階層,而政治領袖也沒有跟佛教結合,有結合的只有西藏達賴喇嘛,其他的地方都沒有這樣的結合。而沒有這樣的結合,會不會是佛教在印度消失的一個原因?這是我們可以再思考的事情。當然佛教在中國並沒有消失,仍持續在發展的,因爲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跟中國文化融合了。

  佛教有兩個部份,一個無形、一個有形。佛教也很清楚,重要的是那個無形的部分,那個有形的部分是不重要的,是可以換、可以改的。在中國,宗教的有形與無形的部分都跟中國文化結合了。中國的道家文化與佛教無形的部分是一致的,所以他們已經融合在一起,這樣的融合體現在哪裏呢?就體現在禅宗,禅宗就體現了這個融合的成果,這是我們佛教的特質。因爲佛教有這樣的特質,也可以說中國文化有這種特質,所以我會覺得像猶太教,他們要依附在有形的符號、儀式上,如果他們有形的符號、儀式可以和其他混合、相通,而他們又沒有無形的部分時,那他們在中國就會消失了;而佛教在中國不但不消失,而且還結合生出一個禅宗來,這是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也才是中國文化的特色所在。

  從這個深度再來看領導階層,就會發覺佛教的領導階層像什麼?就像《華嚴經》裏面的每一位菩薩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胸襟與氣度,那就是佛教的領導階層,那是非常深厚、悠遠的。這樣的領導階層,我們不能讓它只停留在經典裏,我們要讓它體現在生活當中,讓我們每位修行者都在生活中成爲領導人。這樣就是體現了佛的尊號——世尊,就是世間的尊者、世間的領導者。這樣,佛法在人間是會興旺、會源源不絕的。(摘錄整理自2003年5月19日共修)

  關鍵字:世尊 領導人 華嚴經 貞觀之治 儒家 文化 宗教 猶太教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