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慰南亞特輯之2:
921大地震帶來的省思
梁乃崇教授
即便是到了科學昌明的二十一世紀,人類依然難逃大自然的浩
。如此曆經一次次傷亡慘重的天災,究竟讓我們得到怎樣的省思?
五年多前的921大地震,有人至今余悸猶存,我們從這場災禍中學到了什麼?我們檢討這一次大地震,發覺災害包含了兩個層面,一個是天災,一個是人禍。人禍是人爲造成的,不屬于天災;如果我們籠統的把它看成是天災,這樣的認定是模糊不清的。可是哪些是人禍?哪些是天災?我們要把這兩個分辨清楚。像這次的地震當中,臺北縣市、雲林、鬥六的高樓崩塌,死了不少人,這些地區的地震級數是四到五級,而房子卻倒了,這顯然是人禍,不是天災。所以在認知上不能看成是地震的災難,而是偷工減料造成的災難,我們的建築法規要求建築物是耐震七級以上,怎麼碰到四級就垮了?這很明確是人禍!大概只有「車籠埔斷層」線上及其附近,才可以算是天災,其他地方的災難大部份是人禍!只要這麼一檢討下去,就會發現真正的天災並不可怕,它所造成的損害也不大,人禍的損害才大。但是我們籠統的把人禍歸爲天災,如此的模糊不清是錯的。
把天災和人禍看清楚之後,佛教界面對天災的態度也要做修正,通常我們面對天災時有一種想法,期待修行好的人,把天災消弭于無形,讓地震不發生,這樣的期望是錯的。修行好的人是否可以把天災化于無形,這一點先不談,即使有此能力,我也認爲他不應該這樣用;否則就是在跟大自然對抗,是在控製大自然,這種作爲是非常狂妄的,我認爲這樣的人不是修行者!至于那些根本就沒有這種能力,卻還要去做這種事的人,那更是虛假狂妄,更不應該了!
我們修行者應該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和它對抗、征服控製它。同時我們應該多了解自然界,多了解地震的成因,多吸取地質科學的知識。所以一開始發生地震的時候,我的態度是不要左右大自然。
又有人問地震是不是可以預知?地震是沒辦法預知的,即使有人可以約略知道,但時間沒辦法確定,發生地點也不清楚,只曉得是在臺灣,這算什麼預知?臺灣本來就在地震帶上啊!反而地質科學的知識,對地震的了解更詳細精確。像這次車籠埔的大地震,民國八十六年經濟部的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的一篇報告,就預測車籠埔的地震級數是七點叁級,所預測的震央地點、強度都很精確,只是時間不知道。其他有神通力的人,衆說紛纭,莫衷一是,所以科學還是比神通力的預測要准一點,我們甯可多吸取科學的知識,少用所謂神通的預測。
再來一個是宗教可以用祈禱來減輕天然災害的問題。我認爲祈禱可以用在減少人禍,但不能減少天然災害。天災要發生,就讓它發生,因爲這是地質的特性,我們不要去擾亂自然界的演化。事實上,要擾亂也擾亂不成,只是有人會起這種想法,我認爲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可以祈禱關懷大地,而且態度是尊重,不是控製。這樣的祈禱關懷是有影響的,但主要是影響人禍的部分;至于人禍以外的部分,我認爲無效!
以上是我從921這百年來的大地震中所體會到的心得。
(摘錄整理自1999年10月3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 921大地震 省思 天災 人禍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