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享受修行之2:如何享受修行

  

享受修行之2

  

如何享受修行

  

梁乃崇教授

  要把修行變成是一種享受,不難。

  事實上,在生活當中,很多沒有修行的人就很懂得享受了;但修行的享受,比一般人的享受範圍更廣、更深。如果一個人決定不走小乘的那條路子,那要怎麼做呢?首先,要順著自己的「直覺」走!因爲很多問題、困難的産生,都是沒有遵循我們的直覺,而是依著識心來運作。而我們的識心又很容易陷在戒條、規定、原則的框架裏,同時識心會傾向去抓這些框架來遵守,如此一來,我們就會落在一些被知的規律和戒條上面,被捆綁而不自知。這樣就是放棄了自己的直覺,而去接受那些戒條、規定與原則的捆綁。這種情況就好像要把我們硬擠進一個模子裏,硬要我們去符合模子的樣式,這樣就是苦,是無法享受什麼的!

  而我們的真心是有非常敏銳的感覺的,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若能順著這樣的感覺時,你就可以舒展自己的身心,而不會覺得被擠進一個不舒服的模子裏。能這樣做,就是在享受修行了!

  而這也就是我一直在提倡修行一定要有Feeling——直覺的原因了。所以我們一定要順著真心的方向來發展,能順著真心發展,才有成熟的自我,才能頂天立地!而我們現行的各種價值體系,如文化、教育等等,全都是要我們擠進一個模子裏,若能符合,就認爲你做好了。但是這樣使得人很不快樂,沒有人覺得那是一種享受。所以佛法深層的修行,就是要我們把這些模子統統丟掉,不要去符合什麼模子、框框!能這樣做,就符合了我們菩提心的性質,就能讓我們的菩提心自在地舒展。

  我知道現在有很多佛教的修行者,都不自覺地往一個佛教公定出來的模子裏擠,當把自己擠成那個既定的模樣時,還自以爲修得很好──但那樣的修行方式其實就是一種苦!依我來看,那根本不是在修行!因爲以這種方式修行,是永遠修不成的!真正的修行就是要把外在各種模子拿掉,讓自己的真心得以舒展。但是這樣做,有人就會說那不就可以愛怎麼搞就怎麼搞,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嗎?世界豈不亂掉了?有些人是會有這種擔心的。但當他這樣擔心時,就表示沒有直覺,還停留在識心的階段,才覺得有亂搞的可能。爲什麼呢?因爲他是用識心在思考。識心在沒有限製條件下,是會失控的,是會不受他的控製的,所以才會不放心。這樣的人,依我來看,是沒有直覺的人,還沒有資格修行。所以想做修行人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直覺;有了直覺,才能真正地享受修行,不可能亂搞的。

  但直覺還是比較深的說法,因爲要等悟了本來面目之後,才有真正的直覺;尚未悟時,就沒有辦法確定自己的感覺是不是直覺了。那麼,這時可以用什麼工具呢?可以用Feeling。很多人都可以感覺自己是有Feeling的。所以,在還沒有悟本來面目之前,Feeling 是我們可以采用的修行工具。藉由Feeling,使我們知道如何修行。因爲Feeling 雖然還沒到直覺的程度,但已經非常靠近了,是從本明、真心所流出來的。因爲本明、真心是不被知的,沒有被知的成分;而本明、真心要顯現的話,必須進入被知的範疇,當本明、真心進入被知時,本身就是一種莊嚴。而Feeling 就是非常靠近我們的能知能覺的莊嚴,藉由這個莊嚴的Feeling,我們就有辦法來享受修行了。

  但要注意的是,莊嚴的被知Feeling也是有深淺的;有時候Feeling也可能是一個框框、模子。比如有兩個Feeling,一個比較解脫,另一個比較執著,這時,我們應選擇比較解脫的Feeling,舍棄比較執著的Feeling。

  (摘錄自《享受修行》)(滿妹摘錄整理)

  關鍵字:直覺 feeling 本明 真心 識心 享受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