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feeling之6:用感性的態度修行

  

feeling6

  

用感性的態度修行

  

梁乃崇教授

  理性是有步驟的,一步一步像階梯,方便讓人踩上去;它有邏輯,是思維的。可是感性沒有這些邏輯思維,它不是講道理的;好到某個程度,別人很難去模仿,就是到了藝術的境界。

  我們要知道:feeling是靈感式的、是直覺式的,所以feeling不可以思維;經過思維、推理出來的,一定不是feeling。feeling是直覺,沒有理由的。如果問:「你爲什麼這樣做?」問這種話就表示沒有feeling。嚴格來講,理性是想、思維、推理;feeling則是直覺的,沒有想、沒有思維、也沒有推理。二者之中,feeling比較靠近本來面目,理性則比較遠。所以要悟本來面目,當然要從feeling著手。若從理性著手,想來想去、辨來辨去,反而離本來面目更遠。此外,「現象」(譬如顔色、形相)不是feeling;「結果」、「決定」、「行動」也不是feeling──這些離本來面目都還很遠。feeling則比較近,雖然feeling不是本來面目,但是它靠近。

  我教外國人修行,發現他們學得很快,意料之外的快!這是因爲他們的feeling非常敏銳,所以學得快。當然他們學得這麼快,另外一個原因,是我講得完整、簡潔、清楚;我已經說到「只要是人就能懂」的地步。如果放一些文字障、文化障,也會把他們阻礙了。但是同樣這套東西講給華人聽,就是不容易懂。因爲feeling更靠近本來面目,feeling這部分美國人又比較清楚,所以他們要悟本來面目,就變得比較容易;我們總是在理性、思維上打轉,所以要悟本來面目就比較困難。

  大家明白這一點,就知道應該以感性而非理性的態度來修行。

  (摘錄整理自1998年11月7日、11月15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feeling 靈感 直覺 思維 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