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12:發願「奉獻」力量無窮

  

願性之12:發願「奉獻」力量無窮

  

梁乃崇教授

  

《第五項修煉》書裏講到一些和「願力」有關的篇章,值得我們深思。

  

這本書提到:願不是被別人要求的,而是你自己發出來的。如果自己發不出來,而是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就不叫做「願力」。如果這是你的願,就會發揮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如果不是你的願,而是別人給你的期望,你若只是滿足別人對你的要求,就發揮不出你的力量。

  

大家如果覺得經典裏那些只是佛菩薩的願,比如說是阿彌陀佛的願、釋迦牟尼佛的願、或觀音菩薩的願……那麼你的潛力就發揮不出來了;如果那些也是你生生世世都想要達成的目標,這才是你的願,這時「願」才能發揮力量。

  

書中把願分了好多層次,這些層次分得很有意思,最高是「奉獻」;其次是「投入」;再來就是「真正的遵從」,也就是「服從」;再下面就是「適度地遵從」;再下面是「勉強的遵從」;後來就變得「不遵從」;最後根本就是「冷漠」、「不關痛癢的」。

  

願的層次在心靈上最重要的分野在哪裏?在「奉獻」、「投入」和「遵從」。如果是「遵從」,就不是他自發的;「奉獻」與「投入」是自發的。「奉獻」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盡一切的力量,全心全意地把目標完成。我們要注意這個「盡他一切的力量」是怎麼盡法?在「奉獻」這個層次,他要達成這個目標的時候,如何「盡他一切的力量」?他可以改變世界上所有宇宙的法則,不只是物質上的法則,還包含精神上的法則,甚至道義上的法則,他都可以爲了達成這個目標而修改。

  

就修行而言,中國的佛教界便立下一個法則:如果修行要成道,一定要出家,不出家就不可能修成。在「奉獻」層次,想要修行成道的人他會怎麼做?他會把這條法則修改。怎麼改呢?像華藏祖師就把「出家」的定義和法則改成:「『出家』是『出叁界』!而不是在服飾、發式或儀式上來定義所謂的『出家』!」當他全心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可以改這些東西的;而「遵從」的人就沒辦法改法則,他是在法則的規定下做事情的。所以一個奉獻的人,爲了完成目標,不管是精神層次、道義層次、或是物質層次的這些法則,都可以改的。改了以後,他的目標就可以達成。

  

所以,很多事情對于一個「遵從」的人來講,是沒有辦法達到、不可能做成的;但是,對于一個「奉獻」、「自發」,有真正願力的人來講,他只是把這個法則所造成的障礙拿掉,目標就達到了。(摘錄整理自1995年3月5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第五項修煉 願力 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 觀音菩薩 華藏祖師 奉獻 投入 遵從 出家 出叁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