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21:檢驗發願是否達成

  

願性之21:檢驗發願是否達成

  

梁乃崇教授

  

  我們說過,發願必須是可以達到的願景,而後才能實踐、回向;同時,願是否達成?是有檢驗標准的。

  

  我們發的願需要有檢驗的方法,不同的願就要有不同的檢查方法,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到。如果發了願,卻根本沒有辦法檢查到底有沒有做?有沒有進步?這樣就沒有用!因爲不能檢查,有沒有做或做錯了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有可以檢查的方法。

  

  要有檢查的方法,就一定要有可以被檢查的指標,檢查的方法也要簡單而容易實踐,否則也沒有用!因爲如果做檢查很困難,大家就不做檢查了。這些我們都要自己訂,我在這裏只能提原則。譬如說現在資本主義的企業,爲什麼可以做得比較有成效?就是有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賺錢就是做好了;虧本就做壞了。如果沒有這樣的檢查工具,這個企業要經營得有成效,就很困難。所以沒有一個可以快速、方便的檢查工具,是很難把事情做好的。因此我們要針對自己所定下來的目標或願望,想辦法找到檢查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想」、「說」、「做」、「成」的重要性,「想」、「說」比較容易,但對于如何「做」?如何「做成」?這中間的複雜和困難,絕對不是那些只會「想」和「說」的人能夠了解的!

  

  修行也一樣,我們必須要會實踐;要實踐,就一定要有檢驗的方法,而且這個檢驗的方法又要簡單、快速、好用,可以檢驗你現在做到什麼程度?是不是有偏差?都可以立刻檢查出來,這樣你才能把事情做好。關于這個部分是要實踐,所以在一開始發願時,就要准備好了。

  

  有的人因爲會發很多願,他只停留在「想」和「說」,不去考慮做的層次。所以,當他發願發得洋洋灑灑很偉大的時候他就已經很滿足了,但是這種空包彈似的發願,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摘錄整理自2003年11月2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