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咒要與本來面目相連
梁乃崇教授
我有一個新的領悟,是有關念咒這件事。
念咒也是一種語言,念咒念到極致就是陀羅尼啊!陀羅尼指的是什麼?我反省後,把它連結起來,就發覺這跟學語言、學母語的關系是一樣的。咒的音是語言;把咒寫出來,就是文字;而畫個符,也是文字。——音和文字這個層次,就跟語言的層次是一樣的。
我們學語言時,語言這個部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跟內心的feeling連起來。feeling的力量非常大,你要把它連起來,這個語言、文字才有內容和力量了。feeling是什麼呢?是直覺,是不思維的。事實上我們要變成文字的時候,它是先有思維,有了思維才變成文字的,思維怎麼來的?思維的基礎還是在feeling,有feeling才能夠思維,思維以後才産生文字。我們平常文字、語言在連結的時候,只連到思維部分,跟feeling、直覺這一部份斷了線,等于遺失掉了。現在要學的話,一定要連到feeling。
那這個feeling是什麼呢?我們也定義很多了,我們可以來鑒別,你只要是透過思考、想象、思維的話就不是feeling,feeling是完全沒有思維的一種覺知。你有覺知,但是你沒有思維。我們說語言要這樣連,才學得好;念咒更要這樣學,它不但要連到feeling,更要連到「直覺」,就是要跟你的「本來面目」連起來,要跟你的「菩提心」連起來。如果念咒念到最後跟你的菩提心連起來,也就是跟你的「佛性」、你的「本來面目」連起來,這樣的念咒就叫陀羅尼。(摘錄整理自2005年4月18日共修)(莉華、滿妹整理)
關鍵字:念咒 語言 母語 文字 符 陀羅尼 feeling 直覺 本來面目 菩提心 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