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命之謂性,愛命要愛菩提心

  

天命之謂性,愛命要愛菩提心

  

梁乃崇教授

  中國傳統文化裏不論是儒家、道家,甚至是中醫學裏都有許多對「性」與「命」的論述,各派說法很多。一般多把「性」歸之于形而上,「命」則視爲攸關生死。關于這一點,我們應該要重新做正確、清楚的認知與厘清。

  大家都是愛命的,可是很可惜的是多數人都愛錯了地方,都愛在那個沒有命的地方。真正的生命在哪裏?是在菩提心這裏!這一點,《中庸》早有說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天命之謂性,反過來說,性就是天命,也就是本質、菩提心、自性、佛性就是命啊!率性之謂道,順著菩提心走就是道。

  一般人誤以爲的生命──那個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其實是識心,並不是真正的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菩提心、自性、能覺才是真正的命之所在,可是外面罩了識心,被識心所遮蔽,所以祂的性質都不能發揮,發揮出來的都是識心的作用。《金剛經》裏一直重複的「x即非x是名x」,就是要把我們所依賴的識心轉過來,轉成菩提心,就可以恢複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性質了。我們修行,從離四相著手,就是要把識心的作用剝掉,讓菩提心的特質恢複。

  當你能夠把菩提心啓動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發出來了,你的命才真的醒過來,你才能夠做真正的自己。至于那個識心運作出來的各種相,那些都不是命啊!我們投生在娑婆世界,就是會有生、有死;但是生、死不是「命」,生、死是從「命(心性、菩提心)」流現出來的,心性、菩提心才是本源。

  所以,嚴格講起來,《金剛經》是還大家一個命!累世以來,大家在迷迷糊糊中都做了「亡命之徒」──把真正的命給丟掉了、忘失了,都愛到沒有命(被知、識心)的地方去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佛陀苦口婆心要講《金剛經》、要講這個佛法的原因了。既然《金剛經》這麼重要,那麼是不是說我們讀了《金剛經》每個人就都活過來了?那也不一定,重點不是佛經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因此覺悟,讓自己的菩提心醒過來、活過來?菩提心被啓發了,你的命才醒過來,你才有真正的命。

  《中庸》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早就懂這個道理了;《中庸》的說法跟佛法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用的名詞不同而已。雖然佛經裏面講的是菩提心,沒有講命;但是我們中國古書裏講的命就是菩提心。現在大家知道菩提心就是自己的命,因爲大家都很愛命,所以就應該要努力把自己的菩提心啓發出來。

  所以說,如果運用得當,一個字或是一個詞彙,也可以成爲很好的工具,就像一把鑰匙一樣;這個字裏面所蘊含的內容,就藏在我們的心裏面,如果選對了詞彙,能夠體會那個詞彙所代表的本質意涵,就好像拿對了鑰匙,自動的,就把我們心裏相關的感知開啓出來。

  由這裏也可以知道,中國古人尤其是寫古書那些人,他們對「命」的真正意義是懂的,只是傳不下來,傳到後來都被解錯了;後代的人只要一解到和覺性、命有關的部分,就不清不楚。事實上,如果把「命」這個地方厘清的話,中國那些古書就更容易懂、更好懂了。

  關鍵字:中國 傳統文化 儒家 道家 中醫 性 命 中庸 天命 率性 道 本質 菩提心 自性 佛性 能覺 識心 金剛經 x即非x是名x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修行 四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