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離言說,還當如理思維
梁乃崇教授
在修行的過程中,你會有直覺,然後又有理解;理解後,又會有直覺、又會有理解──修行是直覺與理解、思惟交互發生的過程,不會單單只有直覺。
華藏祖師在「超度法」的說法文中就有提到:「如果衆生對于《金剛經》的偈子一時不能領悟,就將這些偈子先背誦、記憶,然後思惟;思惟以後,才有辦法觀照。」──這是過程啊!有些修行方法你不會,就先把它記起來、背起來,以後就會比較了解;你之所以能夠比較了解,是因爲你經過了思惟──那是理解的過程;到了一個程度之後,就會開始去觀照。
以前我們就曾問:「觀照到底是什麼呢?」觀照就是直覺、不思惟。所謂「不思惟」,並不是否定思惟、沒有思惟,而是超越了思惟。如何能夠超越思惟?是因爲行者思惟的功夫已經完成,並把思惟厘得清清楚楚;當行者超越了思惟以後,觀照便會發生。
行者觀照,並不是他不思惟;而是他太精通思惟,進而超越了思惟。那時候,他已經不需要思惟、不用思惟,而以觀照來明白一切。
華藏祖師開示錄裏的一個偈子,大家可以參考:
「性本圓明,銷礦成金,不廢修行方便;
實相離言說,依文解義,還當如理思維。」
那麼,如果沒有曆經思惟的過程,是不是可以修出來呢?我認爲應該也有辦法修出來。但是,這樣的方式可能就沒法用語言文字無礙地表達他的修行心得,以供他人參考。因爲他在語言文字方面沒有下夠功夫,所以沒辦法把它拿來當作可用的工具。
一般人也是有思惟的,但思惟得不清不楚、混混沌沌。像經常有人問我問題,但我從他的問題就可以發覺他的思惟是處于混沌不清的狀態,我就要找到合適的語言,好把他帶到清楚的地方。這樣的能力是怎麼出來的呢?是靠很多人問我問題,而我從回答他們的疑惑的過程中學到的。──這也是一種思惟。(本文摘選自20070917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修行 直覺 理解 華藏祖師 超度法 說法文 衆生 金剛經 偈子 觀照 不思惟 行者 超越 語言 文字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