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主動權,就是體驗能知能覺
梁乃崇教授
我們修行做「返聞聞自性」的練習,就是要體會自性,體會能知能覺。但能知能覺又不可被知、不可說,那麼如何去體會這不可被知、不可說的能知能覺?
我們有一個方式,可以讓大家感覺比較真確一點──就是能知能覺有主動權!所以你只要體會到自己主動的能力,感覺到主動權,那個就是你的能知。譬如說你現在到這裏來聽法,是你主動決定的,也就是你的能知所做的決定;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想聽我講話,不想聽也是你的能知所做的決定。所以,你能夠完全自主的下決定,就是擁有了主動權。
體會到主動權,就可以體會到自性,就可以體會到能知能覺了。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天要做很多的決定,你要決定吃飯,你要決定睡覺,你要決定到哪裏去,這些都是你的能知能覺在做的決定,一旦體會到你的主動權,就可以體會到你的能知能覺了。即使你要把決定權放棄,譬如說我現在不決定了,吃飯還是不吃飯,靠別人幫我決定;要不要信佛教、要不要修行,靠老師幫我決定。這個要靠別人幫你決定,要放棄自己的決定權,也還是你自己決定放棄的,像這種絕對的主動權,任何人都無法取代,這個就是能知能覺的主動權。
每個人都有主動權,主動權在哪裏?主動權就在能知能覺這裏。你只要知道這一點,就會曉得你時時刻刻都在行使你的主動權,也就是你的能知能覺時時刻刻都在發揮作用。如果可以把握這個方式,就比較容易體會到能知能覺了。
爲什麼這樣比較容易體會得到呢?因爲這種講法是當局者的講法,而不是旁觀者的講法。我們常常講能知能覺是空性,是空無……這些都是旁觀者對能知能覺的描繪,但是如果用主動權來作诠釋,我們不當旁觀者,而是當事人,「有能知能覺就有主動權;行使主動權就證明有能知能覺」的說法,就顯得直接而有力量了。
用當事者、主動權這樣的講法,你如果能體會到一些感受,你就在純粹的能知狀態中,也就是在自性中,或者說已靠近自性了。那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會有永恒的感覺;此外你還會有一種虛空的感覺;再者你也會有無窮、無量無邊的感覺;最後你還會有一個覺得萬事萬物都平等的感覺,當你體會到這些感覺時,其實你已經靠近了能知,或已經在純粹的能知的狀態中了。
這些感覺或許大家並沒有做得很徹底,但是至少我們懂,我們知道什麼叫做永恒、平等,是不是?而能懂得,就是懂了菩提心,就是懂了能知能覺;雖然目前你可能做不到,但是只要懂,就有機會做到!這些是可以實踐的。
這種講法也可以用在「返聞聞自性」上,當你「返聞聞自性」做成功的時候,就是對以上講的永恒、虛空、平等、無量無邊等等狀態的心,都能夠體會,都能夠落實。所以能知能覺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用的東西,並不難,更不是遙不可及。
關于本來面目,當你還沒體會到時,你會覺得比登天還難;但當你真正體會到的時候,那根本是最自然簡單不過的事。(本文摘選自2002年12月16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返聞聞自性 自性 能知能覺 主動權 當局者 旁觀者 空性 空無 永恒 平等 菩提心 實踐 虛空 無量無邊 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