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下功夫,「返聞聞自性」
梁乃崇教授
修行菩薩大乘,就是要做到入解脫門、出菩提路。當修行得道,就可以出菩提路度衆生,但是第一步還是要先修自性,再修法性,繼之自性法性合一。
以前我常教大家要「返聞聞自性」,這是修行的基本功,該怎麼做?「返聞」就是回頭,就是攝心內證。攝心內證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可以回轉過來的;一個是不用回轉過來,只要往後退就行了。這兩種都可以,比較快的方法是把心回轉過來,就是將內心的注意力從能知向著被知,改成從被知指向能知,這樣子就反轉過來了。如果會這樣子反過來就叫做回頭,也叫做攝心內證。
如果不會這樣子做,覺得很困難,你可以用往後退,你的方向還是從能知向著被知,但是你不斷的離開被知被覺,用不斷的離開的方式也一樣會走到回頭的方向。這樣是多數的人比較會做的,用空間上來比喻:通常我們走路是向前走,現在變成我們是向後走,倒退著走。向前走,就越來越靠近被知的東西;而往後退,就越來越離開被知的對象,這樣倒退的方向就跟回頭的方向是一樣的,多數的人比較會這樣子做,離開被知被覺的對象越來越遠,就越來越接近成功了,這樣往後退的方向就是返聞的方向。
「聞自性」,自性就是能知能覺,聞自性就是你要去聽自性,但自性是沒有聲音的,它是不能被你聽的,所以有任何被你聽到的東西一定不是祂,所以你做下去的話就是空空蕩蕩,沒有東西,那才對。有一句成語——「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是返聞聞自性的感受,就是要學會這個東西。事實上我們很多東西不需要修行我們都知道,我們遇到很多麻煩、困難的時候,常常就是要退一步,你就會感受到海闊天空。返聞聞自性,如果你是用往後退的方式來做的話,一樣會感受到海闊天空那空空蕩蕩的感覺,這就是返聞聞自性。
如果不曉得怎麼返聞聞自性,有這樣子的問題,表示你對于能知和被知的狀況還沒有感受;你可能只是理解了,但是還沒有感受。因爲在這個地方能知和被知對你而言都是你的被知,你還不能體會到那個能知是不可被知的,這是要去體會的,不只是理解而已。因爲任何東西一旦被你理解就落入被知的範圍,而我們現在要講的這個能知是不可被理解的,被你理解就不是真的,它是思議所不及的,是思想的源頭,思想是自性生出來的東西。那思想怎麼可能知道它?思想沒有辦法知道它,它是思想的製造者,産品怎麼會知道它的製造者是誰呢?是沒有辦法知道的。
說了這麼多,懂得再深入也沒有用,要確實做到「返聞聞自性」,就要努力下功夫。(本文摘選自20021006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修行 菩薩大乘 入解脫門 出菩提路 修行得道 衆生 自性 法性 自性法性合一 返聞聞自性 攝心內證 被知 能知 回頭 能覺 退一步海闊天空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