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企業的修煉

  企業的修煉

  梁乃崇教授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其實是西方思想文化的産物;如果想要在東方思想文化中,尋找到某些智慧,以對現代企業的發展有所啓示的話,那麼,就要先探討東方思想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這兩者在最深層的核心裏,有何異同。假使不是從核心的義理來看的話,要論述這個題目,就得面臨太多、太複雜、太龐大的議題;反之,若能從最核心的部份出發,就可以從龐雜的現象裏,理出一條清晰可循的脈絡來做探討。

  東方思想文化是相當豐富而多元的;我想從佛法、道家、儒家這叁個重要的派別來進行闡述。

  佛法、道家、儒家有其各自的發展背景和特色;然而,這叁者其實是有著同樣的努力方向的──那就是「人心」與「道心」的連通與融合。

  「道心」用佛法來說,就是「自性」、「菩提心」;「人心」所指的就是「識心」、「凡夫心」。「道心」與「人心」這兩個詞彙與相關的義理,同時也見于道家和儒家的經典。

  至于怎麼做到「人心」與「道心」連通與融合呢?佛法有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禅定」方法;「道家」和「儒家」也有類似的修持方法──例如:莊子所提的「心齋」、「坐忘」、「朝徹」;《大學》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當一個人真的做到「人心」與「道心」連通與融合時,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他會覺得自己與整個宇宙是一體的──也就是「天人合一」;此外,他也會發現,只要透過修持,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達到這個境界──意即他與衆生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別。

  與天地衆生同體、無分別,乃是人類心靈發展的最高境界!它是東方思想文化數千年發展之中,最深層,也是最核心的體證與真理。

  這樣的努力與向往,其實也發生在西方思想文化之中;然而他們沒有跨過一個重要的界線──他們認爲「人心」與「道心」的關系,是「二」,不是「一」。其「道心」指的是「上帝」,而「人心」就是「人」,這兩者不可以是「同體」的,上帝是主,人民是子民──于是,「人心」與「道心」之間有了階級、有了不平等的關系。從此,「道心」是「牧羊人」,「人心」是「羊」;後者要被前者帶領。

  以此前提,當有人要執行衆人之事,就必須以「上帝之名」來行使「道心」的權力。領導者,他其實是「人心」,不是「道心」;而「上帝之名」只是一個符號、工具,它也不是真正的「道心」,于是「人心」就被一個符號和工具所控製。這一點,就是東方思想文化與西方思想文化最大的差別。

  以上已指出東方、西方思想文化最核心的差異,往下就回到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個部份。

  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對于理想的人類社會經濟的追尋,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和嘗試;而今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是資本主義。縱然,社會主義與共産主義都曾經輝煌過,但是,它們現在都已隱沒于不起眼的角落了。

  現代企業組織,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至今的結果,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其組織的權力結構是「資本專製」,換句話說,它的權力是以「資本」爲基礎,而非「人」。于是,在資本主義結構下的企業,「人權」是被「股權」所壓製的。

  像美國這樣號稱世界最民主的國家,其國內企業並購案發生時,被並購的公司員工,竟有這樣的感受──他們覺得自己就像亡國了,淪爲奴隸任人進行買賣。這就是資本專製體製下的結果。

  我認爲企業組織若要談自己對于社會責任的關懷,就要從尊重「人」開始。這個部份,東方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義是可以給與一些啓示的。

  短期之內可以進行的具體做法,有一個建議,就是員工分紅配股。這個做法的主要考量,是希望對于「股權」與「人權」能夠産生平衡的作用。員工分紅配股的精神,其實可以在古代中國找到痕迹的:山西的錢莊,出錢的人擁有「錢股」;出力的人則可以擁有「身股」。這種現象的背後有一個意義:對于商號的經營與發展,握有決定權的,不是只有出錢的人,出力的人亦有參與的資格。而這正是出于一種對于「人」的尊重。

  然而這個辦法,只是在資本專製的結構內,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對于結構本身,並沒有進行任何改造。

  企業體對于個人,最直接的意義,就是提供工作、賺錢的機會;然而,人所需要的,不是只有填飽肚子而已,人們更希望的是自我人生價值與理想的實現與完成。因此,工作的地方,不應該只是爲了賺錢而已;如果,工作只是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而沒有考量到個人在工作場域中的情感、感受、自我成長、價值實現……等心靈方面的需求,那麼,「人」在「企業體」之中,便等同于一個賺錢的工具罷了!

  「人」只是企業的「賺錢工具」,恐怕是資本專製結構下的企業,最難以面對,卻也是最真實的面貌了。它之所以演變成這樣的局面,正與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障礙有關。

  「上帝」與「人」不是「一體」的,這個概念的基礎即是「二分」。「二分」,其實是心靈運作最基礎功能,它是一種心靈能力,本身沒有什麼罪惡;然而,它爲什麼會發生問題呢?二分,使人與上帝分開、使人與世界分開、使心靈與物質分開……;分開,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之所以發生,是因爲人們遺忘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性」與「平等性」,而衍生出「主」、「從」之別;更嚴重的是,將二者的地位,做了扭曲性的放大或縮小,甚至是掩蓋或遺忘。

  生命的存在,其實是由物質性的肉體,與肉眼無法看見的心靈所組成的。當人們的注意力只放在看得見的物質層面,而遺忘了能夠感覺、能夠認知的心靈時,所有的思考與作爲,便會失去平衡與看見真相的能力,而變成「半心不遂」,並且衍生出層層疊疊難解的困境。

  現代世界因爲人們對于生命認知的偏頗,所堆疊沈積的種種問題,該如何化解呢?超越層層的「二分」,回歸「人心」與「道心」的連通與融合,乃是這個世界是否得以存續並恢複美好光景,最珍貴與最真切的答案。(莉華整理)(原載佛學與科學期刊第八卷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