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養成修行的習慣

  養成修行的習慣

  智崇上師

  修行其實是一個需要養成的習慣,就好像你習慣要吃飯,所以每到吃飯的時間,你就想要吃飯;如果修行也變成你的一個習慣,時間一到就想要修行,修完了你就舒服。只要養成了這個修行的習慣,修行的效果就會出來,就會幫助你修行成道。所以這個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譬如說〈金剛心菩薩念誦法〉,它的重點就是消業,你每天做,你的業就每天消掉一點。業消掉一點,代表你的無明殼也被磨掉一點,這個是相通的,這個很重要呀!大家好像對于把無明殼打掉很有興趣,其實,你只要把業障消掉一點,就是無明殼磨掉了一點啊!這是要很有耐性,每天做的事情,經由持續不斷的努力,才會成功的。

  我們修〈去十惡行十善法〉,只是念十遍,念多了都會背了,你就把裏面的內容,內化成你自己的個性。這樣你就是在行善去惡了。既去惡又行善,你就是在種善根。如果你每天都這樣做、這樣念,就會內化成你的個性,這時候這個法就是你的了!它就時時刻刻在幫你種善根,幫你做善事!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要養成修行習慣,養成習慣就會內化成你的個性。真正修行的功夫是這個,這樣的功夫才是實在的。以前我教大家,以入定、能夠悟本來面目當作目標來修。我現在發現,那樣子修不如剛才講的實在。我們就修〈金剛心菩薩念誦法〉、我們就修〈行十善去十惡法〉,養成這種習慣,內化成自己個性,比入定、悟本來面目還要重要。

  我以前就是教大家入定、悟本來面目,我也知道,至少有十幾個同修真的做到、達成了。但是達成又怎樣?他們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改變呀!跟修行成道沒有什麼關系。但也不是沒有好處,達成以後,因爲有真實的體驗過,他們對佛法的信心更堅定了。所以我才意識到,我們如果能夠把修行的習慣養成,把佛法修行內化成自己的個性,這個遠比悟本來面目重要、遠比入定重要。這是最近這幾年,我改變佛法的教導方法以後才弄清楚的。我們真要想修行成道,基金會現在就是幫助大家養成習慣,內化成你的個性;你成功了,基金會就成功了,這就是基金會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企業、公司驗收成果,就是看你有沒有賺錢;我們驗收成果,就是看你有沒有變成習慣。養成習慣了,就是有績效、有成果。

  我們常常誤以爲經典就是我們要學的佛法,那是錯的!那是佛菩薩的心得報告。你可以參考:「喔!這樣修,祂會有這些成果、效果呈現出來。」你知道有這種情形就好了,不是你要跟祂一樣,你一定不會跟哪一個佛菩薩一樣,就算同一個人,此一時彼一時,今天跟明天也會不一樣。這個地方有很多人弄錯了,他老是覺得自己都沒修好,其實他做得很努力,只是套錯了,本來就應該不一樣的東西,他以爲要一樣。

  每一部經,都是佛菩薩祂們的心得報告,你只要從裏面找到祂們講的方法,去找到適合你的那個方法。那些方法,我現在都已經整理出來給你們啦!全部都在修行班(一)(二)(叁)裏,沒有什麼其他方法了。你們只是要寫自己的心得報告,修了以後的心得報告,只是這樣而已。(本文摘自上師2011年5月26日的開示)(玉明整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