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禅修,可否超度冤親債主?
明證法師開示:首先要明白,打坐禅修修的是什麼?你坐著幹什麼?因爲禅修這個意思有兩種,一種是修禅定,一種是修智慧,在六度裏邊,如果修禅定是第五度「禅波羅蜜」,第六度是「般若波羅蜜」,是不一樣的。禅宗的禅是指第六度,打坐修禅定的禅是第五度,二者不同。另外,如果你沒有般若波羅蜜,一點也沒有,熏修也沒有,你只是打坐修定,那麼幹脆就不能叫波羅蜜,你就只是禅,單純修禅定,和世間法沒有區別。因爲世間法裏面也修禅定,外道也修禅定,所以要區別開你說的這個打坐禅修是什麼意思。另外,現在南傳佛教的一些法師,帶領修內觀禅,你們可能有人聽說過,他把那個也叫禅,其實那個不是禅,因爲禅是指般若,是大乘才有的,南傳佛教的小乘部分,沒有般若,只有解脫的智慧,但也並不是單純修禅定。內觀禅,最後的目的的達到解脫,基本上都是觀察: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內觀禅,觀這四個方面。所以你要揀擇禅修,到底是哪一種,揀擇好了以後,我們再說它能不能超度冤親債主。我的結論是不能,因爲打坐都是爲自己的,不是爲他人的,無法超度冤親債主。第一種,修世間的禅定,根本不可能想什麼冤親債主,他就想一個境界,好比說觀察呼吸,只觀察自己的呼吸,出去進來,長或者短,熱還是冷,超度什麼冤親債主,不可能。如果你修的是內觀禅,觀身不淨,觀察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臭皮囊,裏邊裝的都是不幹淨的東西,怎麼能超度別人呢?再說修大乘的禅要開悟,開悟起了疑情,一心要打破疑團,超度什麼冤親債主,都不可能。這是我自己說的,沒有經典依據,你分析、分析看一看,有沒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把自己修定,或者修小乘的禅、或者修大乘的禅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那是有用的,因爲你既然修行就有功德,有功德就可以回向,乃至經文及佛法。
摘自明證法師《如何實修暨佛學問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