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反聞聞自性該如何理解?

  反聞聞自性該如何理解?

  明證法師開示:聞是什麼意思,新聞的聞,這個聞在漢語裏有兩個意思,本來這個聞是耳聞目睹,所以,它一個門字,裏邊有一個耳,現在老百姓口語裏邊說,你聞一聞這是什麼味道,也叫聞,真正的意思是聽的意思,《楞嚴經》裏邊介紹了二十五種圓通,修楞嚴大定的方法,經過文殊菩薩幫助揀選,就揀選了,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其中有一句叫反聞聞自性,這句話非常重要,這是開悟的方法,因爲開悟的標的,就是要找到自性,什麼叫自性呢,自性就是我們生命的本來,生命的實相,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平時的人就是向外馳逐,就是向外奔流,向外攀緣,被外境所牽連,所以,我們活得很無奈,因爲,環境一變你的心就跟著變,看到人家死人你就掉淚,看到人家升官你就嫉妒,反正總而言之,被這個境界所轉,反聞聞自性是說你在聽到,看到外面境界的時候,翻回來要看自心,自心有兩種,一種是妄心,就是能夠攀緣,外面各種境界的這個心,這就是前七識,還有一個心叫真心,這就是第八識,所有外面的境界,都是第八識裏面含藏種子,變現出來的,祂能夠生萬法,但是祂不攀緣萬法,攀緣的意思就是能夠了知,能夠分別,能夠懂,但是第八識祂能生出萬法,祂卻不去管這個聞事,他不管這個境界好,不還是不好,這個人是男的,女的,祂統統不管。所以,才有因果,因爲祂收藏一切種子,只要你做過的事祂都收藏,祂不分別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如果祂有分別那就麻煩了,祂就只收好的,不收壞的,那麼你就可以放心大膽去殺人放火做壞事,可是不然,不管你做好的,壞的,祂一律收藏,因此就構成了因果,你就跑不了,因爲不管你做了什麼,祂都給收藏起來,然後你必定受報,所以,反聞聞自性,這句話裏邊就有兩個內容,第一個,能夠反聞的;第二個是被反聞的那個自性,就是有一個能,有一個所,能分別和所分別,能聞和所聞,平常的人能聞的是妄心,所聞的是虛幻的境界,可是這時候要翻過來,用能聞的這個心,去聞自己的自性,這個自性就是我們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就是我們的第八識,也叫如來藏,也叫真如,也叫真心,也叫佛性,也叫般若,也叫涅槃,名字太多了,因爲禅宗開悟就是要找到這個本心,用的方法就是反聞聞自性,看到任何的東西,你就要往道上去會,就要往這件事情上思惟,而不是看表面的現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有一天我們討論完畢,我在那裏,可能也是學習,也是胡思亂想,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好比我們用金子,做了很多各種各樣的物件,比如說我們用金子首先做了一個手镯,可以戴到手腕子上,然後我們又用金子做了一條小狗,又用金子做了一個少女,當然可以做其他的東西,你在家個手镯 、狗、少女之間分別來,分別去,這是狗,這是少女,那是手镯,我們一般人都是這樣的,可是有一天你會突然明白,其實這叁樣東西都是金子,金子不會離開這叁樣東西,這叁樣東西也不可能離開金子,這叁樣東西就是金子,金子就是這叁樣東西,這就是《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的道理。

  所有的大乘的經典,尤其是般若系列的經典,主要就是講這個道理,這叫大乘的總相智,總相智修完了以後,當然要修別相智,就是深細的部分,好比說狗身上的一根毛,它也還是金子,少女頭上的一根頭發仍然是金子,因爲都是用金子打造的,所以,世間和出世間的萬法,萬事萬物它有一個總根源,這個根源就是這個生命的實相,就是這件事,第八識所産生的萬法,和第八識本身不一不異,是一也是二,既同又不同,這時候我們強調的是它同的一方面,就是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一切衆生都是佛,一切衆生本來解脫,一切衆生本在涅槃,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說透過表面的現象看到,最根本的那一點,反聞聞自性就是,你找到生命的本來面目,你開悟的那個方法,當然按照見、聞、嗅、嘗、觸,你可以再換一個其他的詞,也是一樣的,好比說反看看自性也可以,反嘗嘗自性也行,如果一個根你能夠明白,那麼六個根就都能明白。

  文章來源:摘自明證法師《佛學問答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