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大衆要如何辨別正邪師?

  佛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大衆要如何辨別正邪師?

  明證法師開示:意思就是如何辨別,是說正法的法師,還是說邪法的法師,這個要自己有了擇法眼,才能辨別,否則的話,很難。要靠什麼呢?靠你的命。看你命好不好,命好,你就碰到說正法的法師;你命不好,就碰到說邪法的法師。所謂命是什麼?命就是你過去世的業力,你和那個說邪法的法師因緣比較好,他說邪法你也高興;你和修正法的法師因緣不行,說正法你也不想聽。因爲你跟說邪法的法師,因緣比較好,你舍不得離開那個說邪法的法師,明知道他說的有很多問題,你感情上還是不願意,本來他是錯的,你可能還是會認爲他是對的,說正法的法師,你卻會想辦法說他有毛病,你不願意聽,所以怎麼辦呢?要靠熏習正法,怎麼樣熏習正法?什麼地方都是正的,沒有邪的?就是佛的經典,按照原經原典,你多多地讀誦,就會增長擇法能力,就會具備一定程度的判斷能力,因爲你讀的經典多,慢慢就會知道經典在說什麼意思。所有的經典就說兩件事:一、人無我。二、法無我。沒有別的了,就這兩件事情。

  頂禮師父,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如何識別說法者是否邪師,謝謝師父?

  明證法師開示:他如果說邪法不就是邪師嗎,他如果正法,他就是正師,對吧,就是這樣分別,看他說的是什麼,當然下一個問題,你緊接著就會問,我怎麼知道是邪法,正法,那你就缺乏智慧,你有智慧,當然你知道了,有人說,那到什麼時候才能知道呢,最起碼的標准,要證得初果須陀洹,因爲初果須陀洹的意思,就是已經斷了我見,當然他知道什麼是我見,什麼不是我見,須陀洹還斷一個結叫疑結,斷疑結是于諸師說法無疑,意思是說,你說的正確,我知道你正確,你說的有錯誤,我知道你有錯誤,你基本正確,裏邊有一些小錯誤他知道,你全部都是錯誤的,但是裏邊有幾句話是正確的,他也能分辨得很清楚, 是不是百分之百千分之千都能分別,那不一定,深的法他還是分不出來,須陀洹只能分別大致的,好比說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間法,這個沒有問題,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這個決定沒有問題,在這個基礎的問題上,他會分得很清楚,不會有問題,所以,我說最低的標准是證得初果須陀洹,那麼再高的標准是什麼呢,就是大乘的開悟,明心以後的菩薩,再高的標准呢,那就登初地,初地證得一分道種智,他的知見和佛一樣的,見與佛齊,在見解上基本不會有什麼錯誤,不管是深的,淺的,都沒有什麼錯誤,在極其細微的地方,可能還會有錯誤,但是大致上基本上不會有錯誤了,所以的話,你要知道什麼是正邪,就要去努力的薰修無我的正知正見,薰修好了以後,雖然還沒有證須陀洹,你也差不多,有一定的分別能力,就不會跟著邪師瞎跑,那也就是說,如果一位法師他講法,講佛法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無我,他能抓住這個根本去講,這個就是講正法的師父,如果他說了一大堆都是世間的法,這就要看標准了,在世間法裏邊他也不見得是邪師,因爲他教世間的善法,好比說五戒十善,這你不能說他是邪師,只要他在解脫道和佛菩提道上,他不亂說話就可以,有的人,在世間法這一塊很好,布施、持戒、忍辱這些修得都不錯,可是一到解脫道就開始胡說了,因爲他不知道,那很有可能因爲他誤導衆生了,他就是邪師,有的人,在小乘法上修得也還不錯,可是他居然膽子很大,他敢誹謗大乘佛法,對不起,決定邪師,這就看老實不老實,是不是能夠有所收斂,不要說過頭就好,說過頭了以後,那就完了,好比說一個人,一輩子都是好人,那肯定是好人,因爲一輩子都是好人,可是有一天居然殺了一個人,就是殺人犯,沒問題,也跑不了吧,你說殺人犯是好人嗎?而且他殺的人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你說他不是殺人犯是什麼,殺人犯決定是壞蛋,你不能說他好人,對吧,可是在殺人之前,他表現的都是好人,他沒有什麼錯誤,但一失足成千古恨,完了,關到監獄裏,嚴重的話槍斃,殺人償命,所以,這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那要看時節因緣,要分別,不能一概而論。

  摘自明證法師《佛學問答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