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上冊▪P21

  ..續本文上一頁示的形色各異之言詞虛己以聽。否則,自認爲稍有智慧者,很容易孤行己見,對各宗各派及諸高僧大德肆意攻擊、妄加破立,但是無數教理的手術刀出現在你面前時,即使百般恐懼哀號也將無可奈何,不得不抛棄如此惡劣的邪見腫瘤。

  

  

  

  

  

  叁、入定有無執著相

  《定解寶燈論》中,已經通過前兩個問題抉擇見解並遣除了見解的歧途,應該了知,世俗中需要遣除自私自利的發心,勝義中必須通達二無我的究竟見解,這兩種方式對于生起殊勝定解來說必不可少。

  對于第叁個問題——入定時應不應該有執著相,有人說坐禅過程中必須有執著,否則就如睡眠一樣;漢地禅宗等頓悟法門認爲,入定時應如如不動地安住,善、惡等任何執著皆會障礙入定之本體。對此,藏傳、漢傳佛教各教派也是各說紛纭、爭論不休。

  在座喜歡坐禅的部分道友想必也會存在這方面的疑惑。一般來講,初學者首先應在一兩年中打好基礎,修五十萬加行,積累世俗方面的善根。但現在恰恰相反,才皈依佛門就開始修拙火定、風脈明點,或者什麼都不執著而入定,這種現象于當前佛教內部非常普遍,入定、修風脈明點等雖然很好,但若不分根基、次第而是一概而論,就會出現相當大的危險性。因此,首先對佛法多聞思,增加善法方面的分別念,或者盡量了解密宗生圓次第的教言,在比較穩固的基礎上實地修持才會事半功倍。

  這裏也是再再地提醒大家,尤其初皈依佛門、任何基礎都沒有的人千萬不要剛開始就入定,否則很容易出現精神問題。現在漢地有人說:“你們不要學密宗,否則會發瘋的。”這種說法恐怕有危言聳聽之嫌,如果真正如理如法修學密宗不會發瘋,密宗成就者中雖有一種瘋狂行爲,但這並不是精神不正常導致的,而且有很多大成就都是修密宗虹光身成就的。反過來說,若不具足上師的竅訣、未能如理修持,只知道每天觀明點、修降魔金剛……也無異于解衣包火,確實非常危險。

  不過,有時心情不佳、身體不適就擔心是不是自己修錯了,這種過分憂慮也沒必要。通常一個人的心情與前世有一定關系,比如前世做壞事、飲酒或經常擾亂衆生的心等等,依靠前世業力現前,即生偶爾會出現心情不好、精神不正常等狀態,但這時自己要誠心祈禱上師叁寶加持,道友們也應多方面幫助鼓勵,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所好轉。

  一般坐禅時掌握要領尤其具足傳承上師的教言非常重要。以前曾詢問過個別修行人的境界,有山中閉關的也有寺院中打坐的,藏傳佛教普遍都是從五十萬加行開始修,之後再自己坐禅,這種次第相對比較穩妥;但漢傳佛教個別人的修法卻不太樂觀,有些修行次第顛倒甚至有人對于自己的修法師承何處竟渾然不知,如此修行實在堪以爲慮。

  丙叁(入定有無執著相)分叁:一、遮除不合理之觀點;二、建立自宗;叁、以承上啓下而結尾。

  丁一(遮除不合理之觀點)分叁:一、說他宗;二、略說正修與盲修;叁、廣說此理。

  戊一、說他宗:

  護持正見修行時,有者說何皆不執,

  所謂不執一切義,分爲正修與盲修。

  此處一再強調了正見的重要性,不論大圓滿本來清淨之正見還是大中觀遠離一切戲論之正見,或者禅宗何者也不執著之正見,無論如何,具足正見有非常大的必要,否則所謂的修行也只是一種妄談。此處並非駁斥禅宗,但現在禅宗抉擇正見方面確實不很明顯,經常將見、修二者混淆,針對頓悟者或利根者來說確實可以一目了然,自古就有無數修行人依靠禅宗法門獲得成就,對此可以深信不疑;但對中根或鈍根者而言,禅宗最初抉擇正見方面並不理想,如此修行勢必出現“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危險結局。

  因此,首先需要抉擇正見,之後將正見落于實處修持,謹慎護持自心。如通過中觀觀察,已正確無誤地抉擇了遠離一切戲論的正見,但若未能精進護持、努力修行的話,此見解很快就會無聲無息地消失于法界,故而生起正見後努力護持非常重要。

  薩迦班智達對“什麼都不執著”的盲修瞎煉非常反對,並在衆多論典中對之加以破斥,而且他說:漢地禅宗的大圓滿與藏地的大手印,在何者也不執著方面與外道無有差別。實際上,大圓滿是密宗術語,漢地禅宗雖與密法比較相似但不屬于密宗,它們根本沒有“大圓滿”這種說法。如果能真正依照中觀、大圓滿及禅宗的修法,首先抉擇因果之後不執著而入定其實是非常好的,因此對“不執著”不能一概而論。

  頌詞中“有者”的範圍非常廣,如今印藏的個別高僧大德以及諸多修行人都認爲入定過程中什麼都不用執著,麥彭仁波切說:護持正見時,對于所謂的“不執著”應善加辨別,因其亦有正修與盲修之分。以下對此問題進行廣說。

  戊二(略說正修與盲修)分叁:一、正修之相;二、盲修之相;叁、以喻闡明此理。

  己一、正修之相:

  正修遠離四邊戲,聖者智慧之面前,

  現見一切不存在,故自然滅執著相。

  既然“不執著”分爲正修、盲修兩種,那何爲正修呢?在遠離一切有無是非四邊 的聖者智慧前,萬事萬物都不存在,不存在也並非如虛空般的單空,而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這就是正修。

  中觀的修行次第中說:分別念的執著與無分別念的執著皆不合理。《般若二萬五千頌》雲:“善來,善男子,修習般若,一切法不執,一切法不住,因般若波羅蜜多無住,無能過于彼者。”《宣說聖者善戒經》雲:“大迦葉,總之,所緣皆是分別心,乃至對空性産生分別,也不是究竟的修法。”當真實智慧前有實無實任何法亦不存在時,即已安住于無緣的境界。這樣的境界,如果心靜下來安住,凡夫人有時也可以相似感受,了知有無是非等一切法除分別念外根本不存在。如果能夠通過上師竅訣或者中觀的觀察方法修持之後,真正入于此種境界,這時自然而然會滅盡所有執著相,這就是真正無有執著的禅定,也是比較高深的一種禅定。

  明空無二之境界,如同目視虛空中。

  如此甚深的禅定境界,從空性角度無有任何執著,但也並非入于一種單空,而是明現不滅,如同人們見到虛空時不會生起任何執著,雖然沒有執著但卻可以起現一切萬法,同樣,入定智慧前一切都不存在的同時卻明明朗朗,這就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己二、盲修之相:

  盲修無念和尚宗,未察直直而安住,

  無有勝觀之明分,如石沈海平庸住。

  盲修又是怎樣的呢?認爲一切都不存在,對好、壞何者也不執著,但一切法爲什麼不存在,自己既未觀察也未分析,處于茫茫然的狀態中,只是呆呆愣愣地坐著。這就是所謂的無念和尚宗。

  有些人非常喜歡坐禅,晚上睡前坐一小時,早上起來坐一小時,部分初入門者,即使練習金剛跏趺坐也要花半個月時間,並且對手的位置也說法各異——合掌、持等印、放在膝蓋上等等,之後開始閉目靜坐,這時心裏想:我坐禅的姿勢多麼標准,如果有人看到一定會贊歎的!或者認爲:這樣坐著真舒服!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意識融入阿賴耶識,頃刻出現明而無念之狀態。”但這並非真正認識了法界本面,無垢光尊者認爲:“實際上是阿賴耶識融入不分別任何法的阿賴耶中,阿賴耶又融入法界而使粗細執著隱沒,並顯現了光明離戲之法性。如果已經認清了這一本面,才可斷除迷惑。”現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們,每天忙忙碌碌,身心都很疲累,因此非常喜歡靜靜地坐一會兒,有時入于明而無念的境界當中,什麼都不執著,覺得非常舒服。但這種禅坐僅僅是爲了逃避外面眼花缭亂的世界,既沒有上師竅訣也未認識心之本面,根本沒有依靠觀察抉擇引生定解,僅僅是什麼也不想地閉目靜坐,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無念和尚宗。

  真正的入定需要具有勝觀 智慧,而沒有勝觀之明分的無念修法,就如同石頭沈于大海,即使一百年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水木格言》中說:“百年住于水中,石性幹燥而存。”同樣,何者也不執著無念安住,即使經過一百年,自己的大悲、智慧等也不會有點滴增上。堪布根華說:“滅除貪嗔癡等煩惱的功德、慈悲菩提心以及誠信因果等內心中應當生起的種種道相一無所得,這顯然是一種盲修。”

  所謂的和尚宗分廣義、狹義兩個方面,從廣義來講,站在藏傳佛教的角度,一切漢傳佛教的宗派均可稱之爲和尚宗,就如漢傳佛教稱藏傳佛教爲喇嘛教一樣。有很多人認爲,喇嘛教都是吃肉的,不願意接近他們。但現在部分漢地僧人來到藏地後也開始吃肉,這種現象非常不好。我們學院現在非常提倡吃素,我個人也寫了一些有關吃素方面的文章。實際上,從密宗角度來講是根本不開許吃肉的,雖然個別密續中說:“所有的肉,有悲心者可食用;所有的酒,具誓言者可飲用。”但夏呷措周讓作 對此解釋說:密宗所謂具大悲心者可以食肉這一說法,是針對具強烈大悲心且有超度能力者來說的。可是真正衡量時,現在正大口啖食衆生血肉的個別修行人,恐怕都是因爲貪執肉味而食用的,根本不具足超度衆生的能力。

  有些人在家習氣比較重,即使出了家也還想吃肉,但出家多年的修行人這種情況比較少,以前在馬爾康遇到過一個出家好多年的修行人,問他:“還想不想吃肉?”他說:“最初確實很想吃,但過一年左右就根本不想了。”在漢傳佛教傳統下熏陶過的人多數不會想吃肉,而藏傳佛教中某些不良傳統應該有所改變,夏卡仁波切曾經從顯密各個角度對食肉這一問題分析說:小乘所開許的吃叁淨肉並非佛陀真正的密意,佛陀在世時的比丘不是居于一處,而且他們對肉味並不貪執,因此衆生以他們爲緣遭到生命危險也不太可能,但對于沒有任何食物的地方可以開許吃叁清淨肉。《楞伽經》中雲:“大慧,我未開許任何人食衆生肉,過去如是,現在如是,將來亦如是。”佛陀在《涅槃經》等經典中說:小乘教義對所謂叁淨肉的開許根本就屬于方便說法,實爲不了義的權宜之計。…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