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誰是真正的窮人?
孟子曾經與梁惠王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話,以下是翻成白話文後的內容:
梁惠王說:「老先生啊!您這麼辛苦的大老遠跑來,是帶來了什麼好處給我國嗎?」
孟子回答:「王啊!你不應該先想到好處、利益,最重要的還是仁義啊!如果王只在乎利益、大夫臣子們也只在乎利益、一般人也只在乎個人的私利⋯⋯一切都以利益爲出發點來思考的時候,國家反而就會陷入危難了!」
這段對話告訴我們:千年前的孟子,就已經擔心人如果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對團體或是大環境,都有可能産生不良的影響。
在今日社會,擁有錢財跟實際的「利益」已經成爲很多人評判成功的標准,只要生活不虞匮乏,有能力作各種豪奢消費的人,就是「富有」的人,成功的典範。道德仁義之類的價值觀,如果有當然很好,但如果跟錢發生沖突,大多人還是會選擇以獲利爲優先,正所謂「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這不僅是臺灣社會的價值觀,放眼全世界,也幾乎壟罩在「富裕流感」、「自私病毒」的流行病之下。
這樣的心態有什麼不好嗎?不好的地方就在于──當人只考慮到自己的時候,這樣的動機和發心其實是相應于畜生、餓鬼、地獄叁道的。等到過去所累積的福報用完了之後,這些自私的人就會依照如此心識所牽引的業果,投生到下叁道去。
到時,先前在人世間擁有的財富地位,都派不上用場,唯有業隨身!人們將比現在的叁級貧戶還窮、還可憐、還更需要救助!
所以,誰是真正的窮人?
自私自利、習于惡業而導致來世至叁惡道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
既然已經知道什麼是窮人了,那麼,你一定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富人!
答案就是發心利他、習于善業,爲自己累積福德資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