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不怕欠人情,只怕忘恩情!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每天都在接受來自于他人的恩惠。
寶寶需要父母的養育;稍長的小孩需要師長、朋友的關懷、互動;出社會之後,得依靠政府或老板賺取衣食;如果自己當老板,也得靠員工、顧客的幫忙;等到生病、年紀大了,更要依賴別人照顧;臨終時,也需要親人、法友的助念,祈求往生善趣。即使我們已經不在這世上了,也得仰賴親友們處理身後事。
再仔細深入思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需要與人互動,需要安慰、贊美,甚至只是單純的聊聊天。不要以爲這些沒什麼大不了,很多想要自殺的人,就是因爲在人際關系上出了問題,少了人對他說幾句適當的話、以及一些安慰和鼓勵!
有時候,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他人的幫助,那就是他人對我們的回向、祈福。四大宗教都會祈福(或是舉行儀式),祈禱世界和平或人人都能安樂度日。佛教寺院每逢初一、十五,也會在早課祈求國泰民安。特別是大乘佛法,祈願與回向對于修行者而言就像呼吸一樣地自然,因此我們也能受到這樣的福助。
贊美和祈福都是一種能量。俗話說得好:「不怕欠人情,只怕忘恩情!」坦然地接受這些恩情,心裏記得對方的善意,有一天可以回報時就真誠盡力地奉還。不要怕欠人恩情!相反地,如果害怕接受別人的付出,不也代表自己失去報恩的意願和能力?
念恩、報恩可以累積福德,而忘記衆生恩澤則會種下惡業,對自、他皆無利益!
因爲無明的關系,我們都活在自以爲是、自以爲尊的世界裏,殊不知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衆生的恩惠。這些來自一切有情的幫忙,即是佛說的「衆生恩」,是世上四大恩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