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培育慈悲心
聖嚴法師曾經開示過:慈悲這項德目,在現代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慈悲像春天的陽光,能使百花開放,能使萬物蘇醒,使一切萬物獲得溫度的滋潤。
慈悲的人,不是爛好人,乃是以適時、適地、適分、適量的幫助,恰到好處的關懷,使人人獲得利益。
慈悲的行爲,不是沒有原則的施予,也不是不問理由的溺愛。真的慈悲,必須通過智慧的判斷,以純客觀的立場,給予不偏不倚的照顧。
慈悲有叁種層次:
1.有特定的對象,全力給予,及時救濟。
2.沒有特定的對象,僅有救濟衆生的悲願,全力以赴。
3.沒有救濟的對象,也不是爲了想要救濟的悲願,只是隨順衆生的需求,隨緣救濟衆生;縱然度盡衆生出苦海,也是衆生的自救自度,不會以爲自己對衆生做了救濟的工作。
慈悲心是怨親平等的,只知衆生需要幫助,不會考慮誰親誰疏、誰喜誰惡、誰是誰非的問題。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人,人人都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當然沒有有仇人和敵人。所以,僅用慈悲心待人,便有無量功德,也有無窮福報。我愛人人,人人便會愛我。
慈悲的行爲,沒有討價還價的條件,也不問成效多少,更不求任何的回報。
慈悲的眼睛,看不到憎恨,連有過犯的人都會憐憫。
佛教的精華是無分別的慈悲心,並以此爲基礎,不傷害他人,同時利益一切有情。對朋友、敵人、陌生人,皆懷著無分別的慈悲心,這是整個佛教的內涵。
要在這個多苦多難的世上活得快樂光明,每個人都必須有一顆關心別人、同情別人的溫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