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生活十訓
弘一大師曾以親身經驗,舉出十則正面心態,是爲了對治容易障礙日常修行的不善心所:
一、虛心
孔子曰:「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自己的品德不培養,學問不研究,聽到了正義的道理,卻不能馬上實行,身上的缺點也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聖賢尚如此虛心,我們怎麼可以貢高自滿!
二、慎獨
我們所作所爲,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爲。一個人的言行,均受到衆人的觀察、注意,不可不慎。
叁、寬厚
寬厚是指器量宏大,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寬容厚道、不刻薄。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人人都應培養這種胸懷和氣量。
四、吃虧
古人雲:「我不識何等爲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爲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五、寡言
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六、不說人過
意思是自己與他人相處時,遇到他人做錯,應少責備他人;當自己犯錯時,應該用放大鏡仔細檢查才是。
七、不文己過
「小人之過也必文」,小人犯了錯,不但不肯承認改進,反而掩飾過失。
八、不覆己過
做錯事不可恥,可恥的是犯了錯又不反省,那只有一錯再錯,越犯越深了。
九、聞謗不辯
古人雲:「何以息謗?曰:無辯。」弘一大師叁十年來親身經驗,深信此數語真實不虛。
十、不瞋
瞋習最不易除。古賢雲:「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華嚴經》雲:「一念瞋心,能開百萬障門。」我們不可不盡力對治。
一般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決不承認自己有過,更何論改?所以我們必須修學佛法,避免造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