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福德日記10月26日─彌勒的思想和「慈氏」由來

  10月26日─彌勒的思想和「慈氏」由來

  據釋迦牟尼佛的預言,彌陀佛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將會下生在人類的世界,來救拔釋迦佛沒有教化過的衆生,因此也稱爲補處菩薩。

  彌勒以修慈心觀而聞名,其思想具有兩大特色。在《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裏佛告彌勒:「應修慈心以自調伏,如是修習,于念念中,常具修行六波羅蜜。

  ‧‧‧修慈者,乃至未能離于分別,未能不起我我所見。常得六種梵天之福。若舍分別,離我我所,此則名爲廣大之慈。」

  修慈心觀而上求佛道,是彌勒思想的一大特色。這還表現在彌勒于一切時一切處,不起殺想,不啖衆生肉的情形上。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說:在過去無數劫時,有一世界,名勝花敷,佛號彌勒。有大婆羅門名一切智光明,聞佛說《慈叁昧光大悲海雲經》即便信服,爲佛弟子,尋發菩提心,誓願未來成佛,亦號彌勒。于是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歲中,少欲無事,乞食自活,誦持是經,一心除亂。時洪水暴發,不得乞食,一切智光明仙人,已七日不進粒米,生命垂危。時有兔王,母子二獸,爲護法久住,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養仙人。兔王母子舍身護法的精神,對仙人教育很大。他看著燒熟的兔肉,即說偈曰:

  甯當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衆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

  甯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衆生;

  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當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更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不啖肉,入白光明慈叁昧乃至成佛,製斷肉戒。」

  語已,即投火中,與兔王母子並命,此即慈氏一姓的由來。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彌勒對一切衆生不起殺想的廣大慈心觀,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甯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衆生」的堅定立場是不可動搖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