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叁 佛教的世界觀▪P3

  ..續本文上一頁入門之後,最終的解脫道還是只有一條。

  佛經中對同一事物或現象之所以有多種不同的描述,其原因就在于此。至于佛經的描述與現代科學發現之間的差異,想必也就不難理解了。

  2、無論是《俱舍論》或《時輪金剛》,其中對宇宙結構所作的描述,從空性的角度來說,都是衆生的幻覺,都不可能實有存在;但從世俗谛或衆生的角度來看,兩者的描述都有可能。也就是說,在某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結構正如《俱舍論》所言;而在另一些人的境界中,宇宙的結構又如《時輪金剛》中所說的一樣。因此,針對不同業感的衆生,佛的開示也不只一種。

  另外,《時輪金剛大疏》中還提到:在一個五肘深五肘寬的岩洞裏,可以容納轉輪王與他的四部大軍。也即是說,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而言,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山洞;但對另一個衆生而言,則可以容納轉輪王以及他所率領的千軍萬馬。

  《大疏》中又說道:令人類垂涎叁尺的一桌豐盛美食,在餓鬼衆生的境界中卻根本不存在;對于造作過殺生等嚴重罪業的地獄衆生而言,在如同針尖般大小的微塵上,也會出現險惡峻峭的高山。

  對于這些看似矛盾重重的描述,該如何解釋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衆生會有不同的認知或者“業感”,因爲這些景象都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種內在的緣起。這好比密勒日巴尊者鑽到牛角中去,牛角沒有變大,密勒日巴也沒有縮小一樣,但這卻是誰也抹殺不了的事實。

  依照佛陀所講的觀點,不同的衆生看同一個星球,各自會看到不同的形狀,因爲內在緣起的差別會影響到外在的緣起。佛教所講的這些奇妙現象,蘊含著現代科學與哲學以前從未接觸過,將來也不可能徹底知曉的真理。

  當修行不足的時候,外在的誘惑會變得強大有力,從而使內在的能力無法與之抗衡;當修行達到一定程度,而使內心獲得自在之後,內在的能力就能隨意改變外在的狀況。現代科學無法解釋這一點,即使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但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其深度和廣度卻遠遠不夠。

  雖然佛陀將這個世界描述成很多不同的形狀,但並非意味著這個世界同時存在這麼多不同的形狀,而是表明一個世界在不同衆生的眼裏,會顯現出不同的面貌,其原因就在于內在因緣的不同,只有佛才能知道個中奧妙。佛經中對這個世界的各種描述就是由此而來的。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爲什麼沒有一部佛經中的描述,符合現代科學所發現的世界“真相”呢?

  因爲,在當時人的概念中,大地就是平面的,太陽圍繞著大地而轉。雖然從現代人的角度而言,這些觀念是錯誤的,但在這些相對來說不是很關鍵的問題上,佛陀都不會與世人爭論。不論地球是圓的還是平的,對希求解脫的人來說並不重要,對修行也不會有絲毫影響。因爲這些都是小問題,佛也就無需與世人爭辯,但在重要的關鍵問題上,佛卻非常認真,力圖要推翻世人的錯誤觀點。譬如,我們始終認爲有一個“我”的存在,對此,佛就不遺余力地加以破斥。佛的說法原則,是抓根不抓枝。

  佛陀傳法先後只持續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宣講《俱舍論》與《時輪金剛》中間相隔的年頭也只有叁十多年,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以佛陀浩瀚如海般的智慧,怎麼可能講到後面就忘了前面是如何講的,然後又重新再講一個不同的觀點呢?即使普通人在說話時,也會注意到前後的一貫性,不可能前後顛倒,信口開河。所以,佛陀如此傳法,是有世人無法測度之密意的。

  實際上,不要說我們生存的這個小小的世界,就算是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所有成員的一切運動,佛也了解得一清二楚。關于這一點,我們只需將《時輪金剛》天文學與現代天文學的某些數據作一比較,就可以真相大白,譬如:

  古今天文學比較主要天文數據 現代天文學(單位:天) 《時輪金剛》天文學(單位:天)

  地球公轉軌道周期 365 365

  月球軌道周期 27.3217 27.395343

  火星軌道周期 686.980 687

  水星軌道周期 87.968 87.97

  土星軌道周期 10759.2 10766

  金星軌道周期 224.701 224.7

  古今天文學比較主要天文數據 現代天文學(單位:天) 《時輪金剛》天文學(單位:天)

  木星軌道周期 4332.6 4332

  黃白道交點周期 6793.460 6792.99

  注:兩個天文學的小數進位取值不一定相同。

  其中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在《時輪金剛》天文學中取名爲羅睺羅的頭和尾,羅睺羅是傳說中的動物,因此有些人就誤解了佛教的天文學,以爲這只不過是一些神化傳說而已。但從上面的數字可見,除了土星的周期以外,其它結果與現代天文學的計算結果有著驚人的相似。

  我們都知道,爲了研究月球等天體的運動,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天文學家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但是,沒有借助于任何精密儀器,僅憑著超人的智慧,佛陀便早已用精確度極高的數據,十分准確地描述了月球在其軌道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和近地點與遠地點的速度,以及其它星球的順行、留、逆行 等運動的情況。

  具有如此智慧的佛陀,又怎麼可能毫無意義地說出先後矛盾的話來呢?絕不可能!

  3、佛經對宇宙結構的描述衆說紛纭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如果經書中只有一種描述,大家就會從此認定宇宙只是這個樣子,世界肯定就是這樣,繼而使其成爲固定不變的一種執著。正因爲佛經中有各種各樣的描述,孰是孰非很難確定,世人就不會固守一見,從而最終了解到:原來外境是隨著衆生的因緣而變的。

  所以,要了解佛教或是想研究佛經,就必須飽覽佛教經論。無論是要支持或是批評佛教,就算沒有讀遍所有的經論,至少也要掌握其中的關鍵。如果只是翻過幾本經書,就想對佛教妄加評論,是非常草率的做法,誰也沒有資格這麼做。在僅知皮毛的情況下,任何評語都是盲目的、無知的。這就像要評價基督教的觀點,首先就必須熟讀聖經,假設除了知道耶稣這個人以外,對基督教的其他教義都一竅不通,又如何去加以評論呢?

  上述觀點除了在《時輪金剛》中提過以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學者所著的《般若波羅密多釋》中也宣說過同樣的道理。

  第二、佛經中曾講道:月球上有天人和天人的宮殿。可是當宇航員登上月球時,卻只能失望地看到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

  如果要問其中誰對誰錯,應該是雙方都沒錯。我們在承認科學發現的同時,也要記住佛曾親口所說的話:“世間人與我爭論,我不與世間人爭論;世間人認爲存在的,我也承認是存在;世間人認爲不存在的,我也承認是不存在。”所以,佛教的包容性很大。不僅是現代的,就是千百萬年以後的科學新發現,佛教都可以包容。

  佛所說的“世間人”,並不是指任何一個人的胡思亂想,而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以人的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出的結論。如果我們看到此屋中沒有駱駝和大象,佛也會認定是沒有;如果我們看到此屋中有很多人,佛也會承認有很多人。當佛站在我們世間人的立場來看問題時,由于這些是我們眼睛所得到的結論,佛就會予以承認。

  同理,雖然現代科學是依靠各種儀器來作實驗,下定論,但儀器最終還是要靠人的眼睛來觀察。說穿了,實驗都是人作出來的,而人靠的就是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官在正常情況下所得到的結論,佛永遠都不會否定。只要是經過無可非議的實驗所得到的結論或新生的事物,佛教都會接納。只要是佛教徒,都應該知道這一點。從這個意義上講,佛教的宏觀世界觀有著無限發展的空間,這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我們不否認現代科學對宇宙的准確認知,那麼佛陀爲什麼要在荒涼寂寥的月球上描繪出美麗的天人和華麗的宮殿呢?

  其實,佛並沒有說月球上存在著以普通人類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天人和宮殿,並不是說在月球上存在著人類的城市,而是說有天人的城市。如果佛說有人類的城市在月球上,人們就應該能看到;如果月球上只有天人的城市,則人類就不一定能看到。

  佛曾說過,兩種不同道的衆生在看同一個東西時,會得到兩種不同的結論。人只能看到人的世界,而看不到天人的世界。就像人的肉眼只能看到粗大的物質,而看不到無線電波等更細微的物質形態,但卻不能說因爲我們看不見,無線電波就不存在。同樣,天人的世界也不是我們所能看到的。

  這種說法合乎邏輯嗎?其邏輯性非常強!兩種完全不同道的衆生,其器官的構造與阿賴耶識中的種子都截然不同,當他們同時看一個東西時,看到的會是兩種不同的結果。如同有些魚類和人類的感受不同一樣,天人和人類之間的差別就更大,他們在觀察同一外境時,所得出的結果就更不相同。由于天人比人類高一個生命檔次,所以天人可以看到人的世界,而人卻不能看到天人的世界。總而言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因爲佛並沒有說月球上有人可以看到的城市,所以佛的說法沒有錯。

  這不是新的答案,而是幾千年前就有的答案,也是非常精妙的回答。如何能證明這一點呢?佛經中講過:以前有一種老鼠,專門住在火坑中,以火爲食卻毫發無損;過去還有一種衣服,穿髒了不能用水洗,而是要扔到火裏,以熊熊烈火來清除衣服上的汙垢,卻不會燒壞衣服,因爲這種衣服的原料是石材。在中國的史籍中,也有這樣的記載。

  因爲那種老鼠的身體構造與我們不同,就像用石材做的衣服與用普通布料做的衣服不同,所以能夠承受烈火的高溫一樣,老鼠對火的感覺也與我們人類完全不一樣,因此就可以生活在火裏。雖然現在沒有再聽說有此類動物,可能是已經絕種了,但很多人都知道,在海底的火山口附近,即使水溫高達攝氏二百度,卻仍然有一些魚類常年生活于其間,完全不受高溫的影響。如果是人類或其他魚類,則絕對無法在這種環境中生存。

  從以上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不是所有衆生對冷熱疼痛的感受都一樣。既然感覺可以如此不同,那麼眼睛所看到的現象不盡相同也是合情合理的。類似的邏輯還有很多,此處無需贅述。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推理的話,就根本沒有理由執持一般人所謂“眼見爲憑”的正確性。難道在整個宇宙中,唯有人眼所見才算是真理嗎?並非如此!我們不能排除有比我們看得更清楚、更透徹的生命存在,而且也不能排除他們在看我們所了知的太陽系之時,會看到一個跟我們所見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們對外在冷熱疼痛等等的感覺,其實也是一種內在的特殊因緣反映在表面上而已。而人類正常的感官反應,也只是相對地准確,而不是絕對真理。人類的許多傳統觀念已經被量子力學推翻,而量子力學無法推翻的觀念,卻早已被佛理所推翻了。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固守己見地堅持:只有我們所看見的才是唯一的真理!

  對佛教修行人來說,這是很容易接受的。譬如:密勒日巴尊者能自在地穿越懸崖,或雙盤坐在空中;有些成就者的腳踩在石頭上,就像是踩在泥地上一樣,立刻可以現出腳印;又有些瑜伽士能夠穿越牆壁等等。這些不可否認的事實,便足以顛覆傳統的舊觀念。

  現代人很傲慢,總喜歡將自己沒看到或想不通的歸結爲不存在。沒有看到是事實,但這卻不能說明不存在。譬如,在叁百多年前,還沒有量子力學理論的出現,可它當時是不是絕對不存在呢?當然不是,只是未被人發現而已。同樣,有關月球的問題,也要從這個角度來分析。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並不是在人類登陸月球,並發現它是個不毛之地之後,我們才開始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是由于佛學家們考慮得非常周到,所以二千多年前的佛教典籍中,就已經有了答案。

  總結以上各點可知,佛教的微觀世界境界不僅超越了早期的自然哲學原子論,也超越了現代量子力學的論點;而佛教在宏觀世界領域中,已經令人心悅誠服地分析出:宇宙構成的許多類型,是由于衆生內在因緣的不同所致。反觀科學和其他學說,他們只是一成不變地死認一個我們熟知的圓形地球,月球則是死寂一片,從沒有推測過一個地球或月球同時有不同現象存在的可能性。僅從這一點而言,我們也無法否認佛教宏觀世界觀的先進性與包容性遠勝于現有的其它學說。

  總而言之,作爲一種學說,或是像佛教這樣極具邏輯性的宗教,其所有的觀點都必須有根據、合邏輯。在佛教的世界觀中,微觀世界與現代的物理學既有相同點,也有超越其上的地方;而宏觀世界與現代科學的相同點,大家可參閱《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第九品。在第九品中講道:太空中漫布著許許多多的世界,其數量是無邊無際的。這不僅與現代科學的發現一致,更遠遠超越了日心說和地心說;至于宏觀世界與科學的不同點,則是佛陀爲了令衆生入道的一種權巧方便;還有許多佛教特有的、超勝于科學的觀點,則是現代科學根本無法解釋的。

  在西方,時常有媒體或科學工作者到寺廟或佛學院去探討這類問題,可是我們這裏目前還沒有,除了一些人在看過《俱舍論》後,有時會私下進行討論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交換意見的機會。但自然科學的觀點現在連小學生都知道,當佛經中所講的與其發生沖突時,大家就會産生懷疑。有些人打骨子裏就輕視佛經,認爲裏面的全部內容都是不科學的。

  針對這些現狀,就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佛教的世界觀,這需要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著手:微觀世界觀包括相同的和超越的部分;宏觀世界觀則包括相同的、表面上不同的以及超越的部分。一旦建立起這些框架與思路,講起來就比較容易被了解。凡是稍有智慧與思維能力的人,都不太會排斥佛教的理論及行爲,而佛教也永遠無懼于智者的觀察。

  由于不了解這些論點,就會産生諸多誤解。

  以前,我們比較了解的是東方文化,所以只認爲大乘佛法是整個東方文明中最辯證、最透徹、最頂峰的思想。後來逐漸看到了西方哲學和科學理論,才深深地體會到,佛法不僅是東方文化的頂峰,而且也是全人類所有文化中最偉大、最頂峰的思想。

  僅僅從世間的角度來說,佛法所強調的自由、和平、平等、民主、真誠、環保、素食、衛生、節約等理念,也是真正的跨世紀思想。因此,我個人認爲,無論是對任何人來說,沒有機會讀佛書都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在這個充滿著冷嘲熱諷的世界裏,深廣理性的智慧從古至今就容易被世人所忽視,但我們深信,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定能爲人類社會帶來新的希望!

《慧燈之光叁 佛教的世界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