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梵天的勸請
據經典記載,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後,繼續禅坐思惟:自己所悟道的緣起法非常難以理解,若對世人宣說、解釋,他們也不一定能夠理解,甚至可能徒勞無功,所以就起了不欲說法的念頭。
這時,梵天出現在佛陀的面前,請求佛陀無論如何都得說法,如果不說,世間人將會更加墮落,對于生命最重要的意義──脫離輪回更加遙遙無期,盡管緣起的道理非常難解,但多少也會有曉悟之人。在梵天的勸請下,佛陀才同意說法。
「梵天的勸請」不僅是各部派共同的說法,即使是流傳到後來的大乘經典,其說法也大致相同。梵天勸請的意義,是促使佛陀思考衪所覺悟的道理,必須以容易理解的方式介紹給他人知道。要將親身的體驗用語言來表現,教示的內容又要避免抽象,不落入玄虛空談,就得使用嚴密的邏輯來傳達法義。如此,不僅方便弟子之間的學習,而且就算非本人親自指導,只要照著他所製定的方法修行,也能達到跟他一樣的成就——證得涅槃。
因此佛陀觀察時機,選擇向正在鹿野苑的五比丘說四谛法。
按照佛陀教學的習慣,會先解除學習者的疑惑,或者是糾正其不正確的見解;因此,世尊最早說法的內容即指出五比丘執著苦行的錯誤,告知他們真正的修行應該是不苦不樂的中道行。
「梵天的勸請」:
不僅是讓佛陀說法而已,
也可能影響到佛陀的教學原則──
重視學習者的程度,
因材施教,因地製宜,
強調學習步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