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福德日記6月16日─慈善根力

  6月16日─慈善根力

  中國天臺宗的創立者智者大師,其思想、修證、教學皆以《妙法蓮華經》爲絕對權威經典,主要是因爲此經開顯「一佛乘」的教法,而智者大師所著的天臺叁大部其所诠解佛之教法,亦不外乎是一佛乘的教理與觀行。

  一佛乘的思想,就是認爲一切有情修行的最後目標(目的地)就是成就佛果(位)。舉例來說,如果有一位(已發心)菩薩要幫助有情,使他們離苦得樂,應該要幫助衆生脫離輪回苦,獲阿羅漢果,還是幫助他們成佛?明顯地,若是采取後者的菩薩,就是屬一佛乘的行者。

  成佛之道,對一些行者而言,都會因「距離佛果的圓滿境界太遙遠了」而畏懼,然而「一佛乘」的思想,將菩薩的願、行推得更高遠、更徹底,而且固定化──不僅自己成佛,還要幫助所有衆生成佛。這比起叁乘──聲聞、緣覺、菩薩(叁種行者成就目標)──的修行更沒有「彈性」,我們凡夫會覺得一佛乘的行者的修道更加艱難。但是,智者大師卻不這麼認爲,原因之一是凡、聖有慈悲心。

  只要是能依循一佛乘的願、行而修的衆生,佛、菩薩一定會照顧他。因爲凡夫與聖者(佛、菩薩)的慈善根力會互相吸引,就像磁石吸引鐵一樣,佛、菩薩不得不幫助這樣的有情。智者大師也以「感」、「應」來說明佛、菩薩會「接引」一切有情入一佛乘,使自、他成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法華經.藥草喻品》

  爲諸衆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衆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大般涅槃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