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無聊、空虛時如何修學佛法
無聊,就是不知道該做什麼?世俗中,人們有千萬種排遣無聊的方法,但我們不妨想想:爲什麼我們會感到無聊、空虛?是不是因爲我們「忘記」了真正該做的事?
如果一個佛教徒覺得無聊或空虛,或許可以解讀成「自己沒有奮鬥的目標,失去修學佛法的動力」,這是一個不好的心理狀態,應該想辦法化解它。
此時,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方法:一個是從環境來著手,另一個則是從自己的內心去做改變。
一、依止上師。
所有學習佛法者,都必須有上師、善知識。在整個菩提道上,他會領導我們穿越各種障難。如果沒有這類依止的對象,我們也可以尋求法道上認真修行的朋友或團體,雖然他們可能沒有高深的修證,但彼此能在修行道上互相鼓勵、督促,至少可以讓我們遠離無聊、空虛的感覺。
二、思惟人身難得。
思惟暇滿人身的難能可貴,能加強人的精進之心,使修行者更有動力,不致過于松懈放逸──松懈、放逸,正是讓人空虛無聊的關鍵理由!
「思惟人身難得」也是專門對治學法者産生沮喪、沒有信心等負面心態的法門。我們可以這麼想:「不管遭遇到多大的挫折,都遠不如叁惡道衆生所承受的苦痛!我的情況實在好太多了,我擁有非常珍貴的生命以及修學佛法的環境!我還有努力的機會!」
多鼓勵自己,多練習用佛法正面思考,就不會生起一些消極、負面的情緒了。
無論在何種環境下,我們都可以修持佛法。
把修持佛法當作一種有意義的事,生命就不會空虛、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