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菩提心的可貴
菩提心是佛陀所說八萬四千法門的心要、精華。
對大乘行者而言,菩提心是有則皆足,無則皆缺的教示。
修行道上若遇到任何困難、障礙,只要思惟修習菩提心,任何障病都不能爲難。
諸如積集福德智慧資糧、淨除業障、觀修本尊法和持誦密咒等所有法門,都是令這個如意寶──菩提心──在內心萌芽的方便而已。
當自心菩提心一旦生起,無論你修持哪一個法門,都能帶領你成就圓滿佛果。
若失卻菩提心的話,修持任何法門也不能帶你達致圓滿佛果。
若上師教導你這最高教示的發心,其實他已將你置于大乘道上,所以較開示其他法門的上師更有恩德。
影響西藏佛教的大師阿底峽尊者,每念到其他上師之名時,他都會合掌于胸前;但當念到金洲上師的尊名時,他則會眼淚涔涔,合掌于頭頂。弟子問阿底峽尊者何以如此:「是否這位上師的功德和慈悲,和其他有所不同?」阿底峽尊者答道:「我所有的上師都是真實的成就者,他們具足同等的功德。但他們各有不同的慈悲。在我心中生起那少許的菩提心,就是源自金洲上師,所以他對我有最大的恩德!」
世尊所教授的八萬四千法門,皆是令我們心生菩提心之善巧方便,即以大悲爲精要的空性。任何「見」和「修」之教授,如果缺乏菩提心,就算行持是何等的深奧,對于成就圓滿佛果來說,都毫無效用。
在所有的修法中,菩提心最珍貴;在所有的快樂中,擁有菩提心的喜悅最大。
菩提心是爲了一切衆生的福祉,而企望成就完全證悟的利他心態。
是菩提心使人尊貴,而不是人使得菩提心尊貴。
如果有了菩提心,我們便很自然地持守了戒律,而且保護了自己。